祁连运动
地方性构造运动名称。是我省早古生代末强烈的地壳褶皱上升运动, 在祁连山区尤为强烈。由李康等在1962年创名,在我国相当于广西运动。在祁连山区的主要特征及依据是中下泥盆统的老君山砾岩(老君山组)普遍角度不整合盖于早古生代浅变质地层之上; 北山地区表现为内蒙古清河下泥盆统雀儿山组平行不整合于上志留统碎石山组之上; 安西墩墩山可见下——中泥盆统三个井组呈角度不整合于奥陶纪花牛山群和寒武纪双鹰山组之上。据此魏春海等于1979年将祁连运动的时期限定在晚志留世末至早泥盆世中期之间。祁连运动使祁连山区早古生代沉积的厚近25 900米的巨型坳陷褶皱隆起, 形成北西西向中等——强烈的紧密线状褶皱, 伴随走向大断裂的形成及以酸性为主的大规模岩浆侵入,如酒泉、武威等地的岩体侵入于志留系地层,同位素年龄值在362~379Ma间,此外还发生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系,在永昌、景泰等地地层变质年龄为355~393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