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钟山石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唐代石窟。位于云南剑川沙溪石钟山上。主要集中于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村等处,为中国古代白族人民的艺术遗产。除造像佛、菩萨等外,尚有南诏王、妃及官吏等。衣冠服饰富有民族、地区特点,为研究南诏史的重要资料。 ☚ 天龙山石窟 西湖石窟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石窟 shízhōngshānshíkū 座落於雲南劍川縣城西南五十里石鐘山上。因山而名。始鑿於南詔(唐)、大理國(宋)時期。現存十六窟,主要分佈於石鐘寺,獅子關和沙登林三區。第一、二窟爲南詔王造像,第三至七窟爲佛像,第八窟蓮座上雕一椎狀女性生殖器,白族語言稱爲“阿盎白”,在我國尚屬罕見。獅子關區有石窟三處,即南詔王全家造像、酒醉鬼雕像與巨大深目高鼻人石刻。沙登林區有石窟五處,在甲子寺懸崖縫隙中雕多聞天王與增長天王像,高達六尺。參閱乾隆《大清一統志·麗江府·山川》、民國《雲南通志·寺觀·麗江府》。 石钟山石窟亦称“剑川石窟”、“石宝山石窟”、“剑川石钟山石窟”等。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等人民创造的艺术宝库。在云南剑川县城西南石宝山南峰的石钟山上。约创于唐南诏中晚期, 盛于宋大理国时期, 陆续开凿而成。现存十六处石窟和摩崖造像,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地区,以石钟寺为主。大部分是佛教题材,造像风格深受汉、藏文化的影响;窟中有深目高鼻、挽螺丝髻披罽的外国人像, 反映当时今云南地区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关系; 还有一窟既有各种佛像, 另有原始性器官崇拜物 *阿姎白, 可能是当时佛教与南诏大理国原有宗教相混合的反映。部分系南诏王者的世俗生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当出于白族的本主崇拜。县郊金华山的天王像摩崖, 其艺术风格也应属此石窟之列。为研究佛教艺术和白族及南诏大理国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的睡虎 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位于剑川县西南约25公里的沙溪坝子甸头禾(坝子头)村与沙登村附近的石钟山上。石钟山目前发现石窟17处,造像139躯,主要集中在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村等三个地区,造像除佛、菩萨、天王外,尚有南诏王、妃及官吏等。衣冠服饰富有民族和地区特点,为研究南诏史的重要资料。 ☚ 聂耳墓 太和宫金殿 ☛ 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石宝山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剑川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石宝山支峰石钟山上。开凿于唐代南诏至宋代大理时期。石窟依山开凿,已发现十六窟,分为三个区: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村区。石钟寺区共有八处石窟,是剑川石窟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的石窟。第一窟高1.34米,宽1.7米。窟外檐雕三重,内雕平座,上有9人,正中龙头椅上为南诏王异牟寻,左右对坐着清平官郑回、杜光庭,头戴短翅幞头,脚穿靴子,异牟寻右方侍立三人,分别持剑、扇、长柄麈尾。左方侍立两人,分别捧盒,持赤藤杖。唐人樊绰《蛮志》所记南诏使者携赤藤杖朝见唐朝天子事,在此找到实证。第二窟为阁罗凤出行图,高1.46米,宽1.52米,雕有人物16个,为石窟群中人数最多的一窟。表现王者外出坐朝场面。窟形仿木构大厅,雍容华贵,中央双龙头椅上阁逻凤盘腿端坐,左右及身后有持扇的侍从,执旗的武士和童子、文吏,以及在南诏史上有名的阁逻凤之弟阁陂和尚。石窟场面宏大,人物姿态各异,雕刻细致入微,是南诏宫廷生活写照。第三至第七窟均为佛像,雕刻细腻,造型优美,为剑川石窟艺术代表作品。狮子关区有石窟三处,第一窟为南诏王全家造像,俗称“全家福”,座上五人,右端为王者,左端为后妃,中前及两侧各有一小孩。王者头戴黑色高冠,后妃戴莲花冠。第二窟雕有一个俗称“醉鬼”的观音。第三窟雕有一个深目高鼻人,旁镌“波斯国人”四字,为天竺僧人造像。沙登村区有石窟五处,大都为佛像,雕工粗犷。在甲子寺悬崖的缝隙中刻有多闻天王和增长天王,高达2米,威武雄壮。石钟山石窟是古代白族人民杰出的石刻艺术创造,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 鸡足山 3. 剑川县 ☛ 石钟山石窟位于云南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的石钟山上。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开凿于唐宋年间,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村区石窟16处。石钟寺区石窟8处,其中第一、二窟为南诏王造像,是全窟的重点。 石钟山石窟shi zhong shan shi ku【佛教】Mount Shizhong Grottoes 石钟山石窟云南著名古迹。亦称“剑川石窟”、“石宝山石窟”。位于云南剑川县西南石宝山南峰的石钟山上。始创于唐南诏中晚期,盛于宋大理国时期。现存1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石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其艺术深受汉、藏文化的影响。内容多为佛教题材,也包括南诏诸王的世俗生活场面。最有特点的是女性生殖器官崇拜物※阿姎白造像,反映了当地原始宗教的历史痕迹。石窟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南诏、大理国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石钟山石窟亦名剑川石窟。位于云南大理剑川西南石钟山上。由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部分组成。约计石窟十五个,造像除佛、菩萨等外,尚有王者、后妃、文武官吏等。对研究南诏、大理的历史、当地少数民族的艺术及过去服饰有重大资料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