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硷1shí jiǎn《本草纲目》土部第7卷石硷(7)。药名。 【基原】为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 【别名】花碱(《圣济总录》),碱(《本草衍义补遗》),灰碱(《本草纲目》),水碱(《本经逢原》),枧砂、干饼药(《疬科全书》)。 【性味】咸苦,温。 ❶《本草纲目》:“辛苦,温,微毒。” ❷《医林纂要》:“辛涩,寒。” 【功用主治】软坚,消积,化痰,去翳。治积块,噎膈反胃,目翳,疣赘。 ❶《本草衍义补遗》:“去湿热,消痰,磨积块。” ❷《本草纲目》:“杀齿虫,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石灰烂肌肉、溃痈疽䤈疬,去淤血,点痔黡疣赘痔核。” 【宜忌】《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石硷2shí jiǎn《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卤鹹(4)。药名。即卤鹹的别名,见“卤鹹”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