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痹病证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是为脾痹。”《症因脉治·脾痹》: “脾痹之症,即肌痹也。四肢怠惰,中州痞塞,隐隐而痛,大便时泄,面黄足肿,不能饮食,肌肉痹而不仁。”可用黄芪丸、白术汤、大半夏汤、枳术丸、保和丸、四君子汤等方。参见肌痹条。 脾痹五脏痹的一种。出自《素问·痹论》。主要表现为胸部痞满、四肢倦怠无力、呕吐清水、咳嗽等。为肉痹日久不愈,复感邪气所致。 脾痹pí bì《本草纲目》草部第13 卷升麻根(1)。病证名。由肌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肌痹者。《素问·痹论》:“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圣济总录·脾痹》:“脾痹之症,即肌痹也。四肢怠惰,中州痞塞,隐隐而痛,大便时泻,面黄足肿,不能饮食,肌肉痹而不仁。”可用黄芪丸、白术汤、大半夏汤、枳术丸、保和丸、四君子汤等方。 脾痹píbì内脏痹证之一。出《素问·痹论》等篇。因肌痹日久不愈, 复感外邪, 或饮食不调, 脾气受损所致。症见四肢懈惰, 呕吐清水, 胸闷气窒, 腹胀, 不欲饮食, 咳嗽等。治宜益气温中, 健脾消滞。用白术汤( 《证治准绳》: 白术、厚朴、防风、附子、橘皮、白鲜皮、五加皮)、枳实消痞丸、参苓白术散等方。 脾痹pí bìspleen obstruction syndrome; spleen blockage syndr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