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器官移植的一种。自1960年起已采用全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获得成功;我国武汉器官移植中心于1988年亦采用全脾移植治疗此种疾病获得成功;1992年我国哈尔滨医科大学又首例完成“活体亲属供脾劈裂脾移植”。
脾移植
脾移植可分为全脾移植和脾组织移植二种。
全脾移植 人的同种异体脾移植的适应证为肿瘤抑制治疗时、先天性X连接型低γ球蛋白症、第VIII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甲)、家族性脾性贫血(Gaucher病)。术式均采用异位移植,将供脾的动、静脉分别吻合到右髂总动脉、静脉,术后选用硫唑嘌呤、强的松、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常用免疫抑制药物。但脾移植的适应证和免疫抑制措施都远未解决,远期疗效也未稳定。目前看来脾移植尚处于一个实验性探索阶段,临床应用远未成熟。
脾组织移植 脾组织自体异位移植是一种脾损伤行脾切除后的少见并发症。由于脾被膜撕裂,脾髓在腹腔内广泛播散,种植于腹腔壁层、肠系膜、小肠与大肠浆膜上而长成。因此,脾组织移植实质上是一种自发性植入。脾组织植入呈多数暗红色到蓝黑色小结节,广基或带蒂,少到几个,多到400个以上;大小不一,从针尖至鸽蛋大小,有大至7×3×2cm的,多数不超过3cm。绝大多数在腹腔内,但亦有位于皮下、胸膜腔以至心包腔的。除直接种植外,亦可经血循环播散发生。植入结节和副脾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节数远较副脾为多,广布于腹腔内;而副脾一般不超过6个,且多位于主脾附近,并受脾动脉分支供血。脾组织植入结节一般无主要供应血管,血供来自穿越包膜的新生小血管;其包膜较厚,包膜内没有肌肉层和弹力纤维,少有或没有脾小梁可见。通常无症状,但有的可经常发生腹痛(肠粘连),甚至剧烈腹痛(肠梗阻)。若脾外伤脾切除后经常腹痛和切脾后原发性血液疾病复发,应想到有本症的可能。
脾组织植入是否具有正常脾的生理功能,意见不一,但有以下两个条件对脾是否具有足够抗感染至关重要: 一是脾组织应有足够的体积,二是应有正常血供,而这两个条件植入脾组织都不具备,因此尚需深入研究解决。近年,由于脾组织植入的启发,为预防全脾切除后引起脾脏免疫功能丧失,而导致脾切除术后凶险性败血症,将外伤破裂切除的脾脏,切成碎薄片,作腹腔内移植。移植脾片经变性、再生和生长三个阶段,于术后3~5月后,多种免疫功能指标(如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3等)均可恢复正常; B型超声检查、99m锝扫描均显示移植脾片生长良好。一般认为,移植脾片量不应少于原脾的25%才能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