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积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 “脾之积,名曰痞气。”《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 “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䐜起与谷争减, 心下累累如桃李, 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不能卧,是主肌肉损,其色黄。”治宜七气汤下红丸子,兼吞痞气丸(见《证治准绳·杂病》)。参见痞气条。 脾积古病名。见《脉经·卷八》。症见腹部膨大、黄疸、消瘦、呕吐、腹泄、肠鸣、四肢沉重、足部发冷等。 脾积píjī古病名。见《脉经》卷八。王叔和根据《难经》中“脾之积名曰痞气, 在胃脘覆大如盘, 久不愈, 令人四肢不收, 发黄疸, 饮食不为肌肤” 的论述, 又补充了脉浮而长, 食后胀满, 脘腹有圆块突起, 腹满,呕吐, 泄泻, 肠鸣, 四肢沉重, 足肿发冷等症。参见痞气条。 脾积pí jīsplenic ma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