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初名㔨(be),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四岁即开始随邑人行贩洛阳,后曾为人力耕。二十余岁时被西晋贵族东嬴公司马腾掳掠至山东,卖与茌平人师懽为奴,结识邻近的牧民首领汲桑。约在永兴元年(304年)前后,聚集十八骑起事。继与桑带领牧民数百骑投靠西晋贵族司马颖故将公师藩。藩阵亡后,与桑攻打郡县,释放囚徒,招集逃亡,队伍迅速扩大。永嘉元年(307年)举行武装起义,桑自称大将军,勒为扫虏将军、忠明亭侯。随即攻占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杀司马腾。继渡延津,出衮州,与西晋贵族东海王司马越部将苟晞等作战。桑战死,勒投奔刘渊,任安东大将军等职。他拉拢汉族地主阶级,重用失意官僚张宾,任命所占地区的坞堡主做官,并改变过去滥杀汉人的政策,设“君子营”、“崇仁里”等保护和优待汉族士族,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公元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太和元年(328年)在洛西败刘曜,次年初灭前赵,占有北方的大部分领土。继收复东晋攻占的黄河以南地区,成为与东晋对抗的大国。太和三年(330年)称帝,年号建平。三年后病死。子弘嗣位,被石虎所废。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人。羯族。字世龙,又名匐勒。有勇略, 善骑射,自幼常代父掌部落事务,为众所服。西晋太安(302—303)中被晋军掠卖山东为奴, 与汲桑等聚众起义, 一度攻取邺城,后兵败,投汉国刘渊为将,历仕刘渊、刘聪、刘粲、刘曜数朝,屡统兵与晋攻战,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权位日重。太兴二年(319)自称赵王、大单于,建政权,史称后赵,统有二十四郡,重用汉族张宾总朝政。屡败晋军及周围诸部,据有冀、并、幽州及辽西一带。太和元年底(329年初)灭前赵。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太和三年(330)称帝,改元建平。在位期间,删减律令,立朝仪,核户籍,定租赋,兴学校,令诸郡立学官。追谥明皇帝。 石勒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字世龙, 初名㔨, 小字匐勒。 上党武乡 (今山西榆社北) 羯人。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十四岁时,随邑人行贩洛阳,又为人力耕。二十多岁时,被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到山东茌平师懽家为田奴。西晋末年,联合汲桑反晋,队伍不断扩大。汲桑败亡后,他率众投奔刘渊,被任命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后又屡加官爵。石勒即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不断充实自己的队伍。公元311年,消灭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十余万,歼灭西晋主力,随后与王弥等攻下洛阳,不久又诱杀王弥,并吞其部众。重用汉族士人张宾,并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力量,逐渐发展成割据势力。314年袭取幽州,俘斩王浚。316年又攻取并州, 刘琨亡逃段匹䃅, 后被杀。 319年, 北据襄国 (河北邯郸市) 称赵王。 不久又改天段匹䃅, 东晋祖逖死后,石勒又收复东晋攻占的黄河以南地区。青州曹嶷也投降石勒。后赵达到全盛时期,疆域南过淮河、北至燕代之地,西起河西、东至海。成为占有中原大部的国家。328年在洛西消灭刘曜,前赵灭亡。330年,石勒称赵天王,不久称帝,改元建平。后营建邺都 (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声威大振。石勒在军事征伐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胡汉分治,并拉拢汉族地主阶级; 在经济上鼓励发展生产,减轻剥削; 并提倡文化,兴办学校,崇尚儒学,提倡佛教等,因而稳定了后赵政权。333年死,终年五十九岁,追谥明帝庙号高祖。葬于高平陵 (一说在今河北邢台西,一说在山西榆社县北,一说在山西临川县西北)。 ☚ 张天锡 石弘 ☛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319—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少为人力耕。20余岁时因灾荒被晋官吏掠卖山东为奴。趁西晋末内乱之机与牧主汲桑等聚众起兵。后投刘渊为大将,用汉人张宾为谋士,曾先后与王浚、刘隗等作战,渐发展为割据势力。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太和元年底(329年初),俘刘曜,灭前赵,取得北方大部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刑台西南)。三年,称帝,年号建平。他倾慕汉文化,在位时曾制定律令官品制度。死后子弘嗣位,被石虎所杀。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羯族,出身部落小帅之家。少时耕田行贩。西晋永兴二年(305年),他与汲桑在河北起兵反晋,因擅长骑射,作战勇敢,任前队督。公师藩死后,汲桑再次起兵,以石勒为前驱,破魏州,入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斩司马腾。永嘉元年(307年),兵败投汉王刘渊,任辅汉将军、平晋王,加都督山东征讨诸军事,转战河北,驰骋江汉地区,力量日益壮大,与汉王围攻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进军江淮。他重用有才之士张宾为辅佐,采纳其建议,先定河北,后争天下。于六年挥军北上,占据襄国(今河北邢台)。晋军王浚出兵来攻,他出奇兵擒其主将鲜卑人段末柸,又予以释放,分化晋军,挫败了浚的进攻。建兴二年(314年),以神速行动袭蓟城(今北京),擒杀浚。四年,又攻取坫城(今山西昔阳西南),击败刘琨部10万人的反攻,琨的长史李弘以并州降。至此控制了并、幽、冀3州,形成割据局面。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刘曜继汉国帝位,改国号为赵(前赵),建都长安。次年勒亦自立为赵(后赵),互相对峙,并南进,攻占司、豫、徐,兖诸州,与东晋以淮水为界。后赵太和元年(328年),命其侄石虎攻河东,欲窥长安,大败。前赵曜率军围洛阳,勒亲率4万军渡河,集中步骑与其决战,斩5万,俘曜。次年又擒其太子,灭前赵,基本统一中国北部。建平元年(330年)称帝。三年后病逝。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创建者。319—333年在位。字世龙,初名㔨,小字匐勒。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祖耶奕于,父周曷朱,皆为部落小帅。雄武善骑射,自幼常代父执掌部务,为众所服。晋惠帝太安(302—304)中,年20余,被晋军掠卖山东为奴,备受殴辱。与汲桑聚集王阳等18人起兵反晋,署为扫虏将军、忠明亭侯,一度攻取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后兵败,投汉王刘渊,拜辅汉将军、平晋王。兼并乌桓张伏利度之众两千,加封督山东征讨诸军事。领兵取壶关及魏郡、冀州诸堡,众至10余万,诸胡多归之。历授平东、安东、镇东大将军,加封汲郡公。汉河瑞二年(310)刘聪即位后,受命攻晋,连取襄阳、江夏、上党、广平、许昌,灭东海王司马越20余万众。纳张宾谏,进据襄国,取冀州郡县,以图大业。受聪封为都督冀、幽、并、营四州杂夷,征讨诸军事、冀州牧、上党郡公。袭幽州,擒杀王浚;败刘琨军,加封陕东伯。光初元年(318)刘曜即位后,封大司马、大将军,进爵赵公。攻平阳,破靳明军,封太宰、进爵赵王。次年,以刘曜杀其使,追停太宰、赵王策命,怀怨。自称大都督、大单于、赵王,建政权,史称后赵。统有24郡,加张宾大执法,总朝政;以从子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屡败晋军及周邻诸部,据有冀、并、幽州及辽西一带。太和元年十二月(329年初),败前赵主刘曜于洛阳,执杀之。次年九月,破上邽,擒曜太子刘熙,灭前赵。三年,自称赵天王,行皇帝事,旋称帝,改元建平,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定洛阳为南都。在位期间,删减律令择重要条款,造《辛亥制度》5千字;立朝仪,备礼乐,定品秩;定租赋,均百姓田租之半;设劝农大夫、典农使者等,巡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重儒兴学,立诸学祭酒,设大小学考诸生经义,诸郡置学官。卒,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石勒?—333十六国后赵建立者。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幼年随邑人行贩洛阳,曾为人力耕。二十岁被晋官吏掠卖至山东为奴,与汲桑聚众起义,后投匈奴刘渊,随之征战,功著,为前赵 (汉国)名将。勒重用汉人张宾。公元319年与前赵分裂,称王自立。史称后赵。太和元年(329),俘杀刘曜,灭前赵。建都襄国 (今河北邢台)。公元319—333年在位。尽有冀、并、幽、兖等十州之地,在十六国中最称强盛。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幼年随邑人行贩洛阳,又曾为人力耕。二十多岁时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奴隶,与汲桑等聚众起义。后投刘渊为大将,重用汉族张宾。公元319年攻灭前赵,自称赵王,史称后赵。太和元年底(公元329年初),俘刘曜,灭前赵,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三年, 称帝, 年号建平。死后子弘嗣位,被石虎所废。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创建者。319—333年在位。字世龙。上党武乡(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世为部落小帅。十四岁时随同乡行贩洛阳。及长,雄武有力,好骑射,为人佣耕。二十余岁时被西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奴隶。参加汲桑起义,任先锋,兵败后投奔刘渊,为辅汉将军、平晋王。拥众十余万,于永嘉五年(311,汉光兴二年)在苦县全歼西晋主力。后和刘曜、王弥攻破洛阳,诱杀王弥,北据襄国(河北刑台),占有今河北、山东大部分地区。319年乘汉国大乱, 自称大单于、赵王,都襄国。其后扩张势力到今河南、皖北等地。329年灭前赵,占有关陇。330年称帝,年号建平。俘掠各族人民数百万于今河北,所过之地洗劫一空,被北方人民称为“胡蝗”。虽继承汉国以来胡汉分治政策,抬高羯族地位,欺凌汉族,但比较重视农桑,采用中原地区传统的田租户调剥削方式,剥削率轻于西晋。立太学、小学、郡国学培植官吏队伍,并亲临太学,考诸生经义。重用汉人张宾,设“君子营”、“崇仁里”等优待汉族士族,后又恢复九品中正制,初步实现了胡汉贵族间的勾结。(参考图26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