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Dǔ《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其注云: “系覩姓分族。”未详其他。参见“覩”条。 睹dǔ看見。《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漢書》作“覩”。 睹读音d·u(ˇ),为u韵目,属u—ü韵部。当古切,上,姥韵。 ❶看见;目睹。 ❷察看。 上一条: 賭 下一条: 覩 睹覩{}五6529见「睹着坐」   睹du❶查看。王充《论衡·骨相》:“见富贵于贫贱,~贫贱于富贵。”《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之。”(袭:偷偷地进攻。使:派。) ❷看见。成语:“睹物思人”、“先睹为快”、“熟视无睹”。《庄子·秋水》:“今我~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子:你,尊称。穷:穷尽。殆:危险。)《荀子·王霸》:“其谁能~是而不乐哉!”(其:语气词。是:这个。) 睹*覩dǔ看到 △ 熟视无~|目~。 ★睹物思人 ★惨不忍睹 耳闻目睹 有目共睹 睹覩看见:~物思人︱先~为快︱耳闻目~︱有目共~︱熟(shu)视无~︱视若无~︱惨不忍~。 睹dǔ看见:目睹│睹物思人│先睹为快│惨不忍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 睹(1次) 看见。~天地之圜方《惜》 睹dǔ看见;观看。《惜誓》:“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王逸注:“言黄鹄养其羽翼,一飞则见山川之屈曲,再举则知天地之圜方。居身益高,所睹愈远也。以言贤者亦宜高望远虑,以知君之贤愚也。”《九怀·昭世》:“睹轸丘兮崎倾。” 睹du目睹 亲睹 睹物 睹物伤情 睹物思人 睹物兴(xing)情 睹微知著 惨不忍睹 耳闻目睹 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睹dǔ看见:若夫鸿濛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七八·1963) 睹dǔ〖动词〗 见,看见,看到(12)。《鲁仲连义不帝秦》: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这是梁国没有看到秦国称帝危害的缘故啊。《滑稽列传》: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突然相见,高兴地说着往事。《应科目时与人书》:熟视之若无睹也。——虽然仔细看了它,却像没有看见一样。 睹覩dǔ看见,看到。如“熟视无睹”。《庄子·秋水》:“今我~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 睹*△覩duB6C3 〈文〉❶看;看见:~物思人/有目共~/耳闻目~/熟视无~。 ❷了解:(口论)不务深迂而难~(《论衡》)。 察看 察看省(省视;省观;省相;~方视民)胗 观(观觇) 望 督 睹 瞻(瞻眄) 监(监阅) 展 相验 简阅 简较 视察 验看 诊视 按视 覆看 看视 视候 临睨 观察 打料 踏行 观察,察看:占察 守望,察看:伺望 候望 窥探,伺望:侦伺 窥察伺望:觇伺 监督察看:监察 监看 亲自察看:自相 亲临察看:临阅 降临察看:降省 仔细察看:察 审视 审顾 禘视 省阅 监督审视:董督 详细察看:详视 详窥 对周围事物打量察看的样子:左顾右盼 左顾右眄 (为了解情况而仔细看:察看)
另见:仔细 观察 审视 观看 ☚ 察看 查看 ☛
看见 看见见(见到;见睹;了见;观见;眼见;绰见;望见;瞧见;张见;了见;览见;顾见;瞅见;瞟见;瞥见;觑见) 睹(睹睐;共~;重~;瞻睹)瞳 瞩 觏 面 觌 目及 视及 眼看 眼 视线之内 看到眼前的情景:触景(~生情) 看到的:所见 先看见:先睹(~为快) 一眼看见:瞥见 一眼即可全看: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斜着眼看见:睃见 仅仅看到:但见 可以看见:可见 足见 互相看见:相觑 做梦时见到:梦见 梦到 梦中见到 梦见乡土:梦乡 暗中看见:窥见 窥破 觑见 偷看到:窥觏 远远望见:遥见 为众人所见:讼见 ☚ 看见 看见的程度 ☛ 〖睹〗 粵 dou2〔賭〕普 dǔ ❶ 看,目睹。許慎《說文解字》:「〜,見也。」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 ❷ 觀察,察看。呂不韋《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趙簡子將襲衞,使史默往〜之。」(趙簡子:春秋時晉國權臣。史默:人名。)
睹覩dǔ看见。如:耳闻目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 睹[覩]dǔ (看见) see:目 ~ see with one's own eyes;be an eyewitness to; 熟视无 ~ turn a blind eye to ◆睹而不见 look without seeing;turn a blind eye to; 睹景伤情 feel depressed at the sight of the scene;be moved by what one sees;The scene evokes bitter memories of the past.;The sight strikes a chord in one's chord. 睹dǔ❶睹微知显|睹微知著|睹物伤情|睹物思人
❷重睹天日|目睹耳闻|未睹大体|先睹为快|
❹惨不忍睹|耳闻目睹|目不忍睹|目所未睹|视若无睹|熟视无睹|有目共睹 睹 金文; 篆dǔ[貝(意符) + 者(聲符)→睹(《説文》:“睹,見也。從目者聲。覩,古文從見。”睹:看見〈目睹、先睹爲快、耳聞目睹、熟視無睹、有目共睹、睹物思人〉。)] 《中庸·第一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所以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持謹慎;在别人聽不到的地方也懼怕而小心。) [西漢] 司馬遷 《史記·孝武本紀》:“自此之後,方士言祠神者彌衆,然其效可睹矣。”(從此以後,道士談論神仙的事就多了起來,可是其效果就可想而見了。) 睹*覩dǔ(13画)
  【提示】者,8画,旧字形9画,日上多一点。左边的目和右下的日,中间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睹〔覩〕dǔ13画 目部 看见: ~物思人|耳闻目~|熟视无~|有目共~|惨不忍~。 睹 ☚ 睘 眔 ☛ 睹覩dǔ古代形声字。从目,者声。音变如堵赌等例。《说文》所录战国文字作覩,从见(見),者声。目与见在偏旁中相通。看见义。如:耳闻目睹|熟视无睹。 睹覩★异◎异★常◎常
dǔ覩,形声,从見,者声,看见。又作“睹”,意符改为目。《异体字表》以“覩”为异体字。 【辨析】 睹/看/视/见 这四个字都有看的意思,区别在于:“睹”和“见”指看到,表示视觉行为的结果;“视”和“看”指视觉行为的动作,不涉及该行为的结果。“视”一般指从近处看。“看”本指远望,后泛指视,引申为探望、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