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眼球突出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眼球突出exophthalmos系眼部改变的一个体征。可与自身既往对比或与他人相比发现眼球突出。可初生就有或生后出现的,为逐渐产生的亦可为短期发生的,可1眼亦可为2眼,可仅为眼球突出,亦可伴有其他症状。此征发生2眼多与先天因素或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如家族遗传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如发生1眼可为眼压高、眼内肿瘤、球后肿瘤等引起。对眼球突出应查清原因,及时治疗原发病。 眼球突出exophthalmos指眼球过度向前突出。可由全身与局部原因引起。前者多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颈内动脉与海绵窦血管瘘及眶内静脉曲张;后者多见于眶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肿或眶内神经炎,以单侧为主。我国正常成年人眼球突出度平均为13mm。本病常伴有视力减退、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眶内肿物和眶骨质变化。应针对病因治疗。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眼球突出是一种体征,由许多不同病因引起。任何眶内容物的增加都可使眼球突出。用突眼计测量正常的眼球突出度为12~21mm,若两眼的差距超出2mm时,就有临床意义。对有眼球突出的病人应作下列检查: ☚ 面肌抽搐 视神经管减压术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系指眼球向前移位并外突。可因全身或面部原因引起。发生眼球突出的因素有眼眶内容物增多或眼外肌张力减退等。但前者常占主导地位,有时两种因素可以同时存在。 眼球突出计 测量器所组成。一个测量器固定于杆上,另一个测量器可以自由滑动,以适应不同的眶距。测量计上附着小刻度板及两个呈45度角的平面镜或全反射棱镜,利用平面镜结象原理,分别反映角膜顶点达到的刻度。测量器与颞侧眶缘接触部分为一弯曲足板,以便于正确固定在颞侧眶缘。测量时,检查者与被检者相对平视而坐,将眼球突出计贴放于两侧眶外缘的最深处,但不可用力挤压。观察两平面镜中的眼球突出的毫米数,在记录眼球突出度的同时,应记明眶距,例如,右眼突出14mm,左眼突出13mm,眶距为98mm,记录为14-13/98mm。下次测量时仍应取相同的眶距,以便比较。目前所采用的眼球突出计在两个反光镜或全反射棱镜中都放有一红色垂直线,观察时使两线重合,可以避免视差所造成的误差。此外,立体照相眼球突出测量法和放射照相眼球突出测量法,均可用于检查眼球突出度,所得结果较为准确,但方法较复杂。眼球突出计测量法 在讨论眼球突出的时候,还必须注意到另一种貌似眼球突出,实际上并无眼球突出的假性眼球突出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球增大如水眼,先天性囊性眼球,轴性高度近视,角膜葡萄肿等。因上睑退缩或下睑松弛而引起的眼裂增宽,也可造成一种类似突眼的假象,临床上不可与真正的突眼相混淆。临床上眼球突出有下列数种。 急性眼球突出 常见的原因为眶内壁骨折后造成眶内气肿;眶内出血所引起的眶内血肿。 间歇性眼球突出 眶内静脉曲张(约占90%),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反复性眶内出血,眶内静脉淤血可有眼球轻度突出并伴有结膜水肿。 搏动性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伴有搏动,可为血管性或脑性搏动。血管性搏动见于颈动脉或眼动脉瘤。最常见的是动静脉瘘,约有90%为颈内动脉与海绵窦相通。其他的动静脉瘘可发生在眼动脉及眶静脉之间或颈动脉与颈静脉之间。脑性搏动发生在眶壁缺损的情况,如眶上壁发育不全伴有脑膜膨出或脑膨出者。外伤、手术或炎症的侵蚀也可造成眶上壁缺损。 炎性眼球突出 眶内或眶壁相邻组织的急性炎症,如泪腺炎、鼻窦炎、海绵窦炎;及慢性炎症,如假瘤、结核瘤、树胶肿、结节病、慢性眶部泪腺炎等均可造成眼球突出。慢性炎症有窦道形成并有溢液的可包括慢性骨髓炎,结核性、梅毒性或伤寒性骨髓炎,放线菌病,曲霉菌病及其他霉菌感染。 非炎性眼球突出 见于: ❶循环障碍引起的水肿。 ❷囊肿或肿瘤。 ❸伴发于全身性疾病,如组织细胞病及黄脂增生病时的脂性肉芽肿;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眼球突出;眶内淀粉样变等。 ❹由于支持力量不足而造成的眼球突出,有如动眼神经麻痹使眼外肌张力不足,牵拉作用减弱,可造成麻痹性眼球突出。支持眼球的筋膜松弛或轮匝肌松弛亦可发生眼球突出。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也称恶性突眼症。由垂体-甲状腺功能失调所引起,又称为Graves病,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但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单独出现而无眼球突出,相反眼球突出也可以单独出现而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眼球突出也可出现在甲状腺摘除或经药物治疗之后。(彩图41) Graves病的病因至今未能肯定,目前都倾向于自身免疫性病变,可能伴在着某种遗传上的缺陷。免疫学研究发现:患有Graves病伴有眼球突出的患者,兼有体液与细胞两种免疫反应异常; 而患有Graves病不伴眼球突出者,只有细胞免疫反应异常,而无体液免疫反应方面的异常,因而推测患Graves病者先有淋巴细胞自身免疫反应,后有体液免疫反应。体液自身免疫似与眼球突出有直接关系。 Graves病患者的眼部表现颇具有特征性。最常见的体征是上睑向上退缩,瞬目次数减少和眼球突出,由于上睑上缩,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随之而下,使角膜上方的巩膜暴露,眼球突出多为双侧性,偶而也可以单侧,千万不能误诊为眶内占位病变而施行手术探查。眼球突出严重时,角膜可以暴露,导致暴露性角膜溃疡,甚或引起穿孔。眼外肌麻痹或不全麻痹而产生眼球运动障碍也较常见。眶内压力过高可压迫视神经和视网膜引起视乳头或视网膜水肿,也可使眼内压升高,如不及时解除这种压力,可能造成视神经缺血、变性,终于发生萎缩。 内分泌性突眼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首先予以控制,但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甚或低于正常时,不一定对突眼有良好的影响,有时反而促其发展,故常需辅以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等,高度突眼局部充血、水肿严重者,应给予皮质类固醇。高度突眼角膜暴露时应作睑裂缝合,以资保护,必要时应考虑眼眶减压,以解除对视神经的威胁。 眼眶减压术是在凡因眼眶压力极度增高眼球突出,角膜暴露有发展成角膜溃疡的危险,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甚或有进一步威胁视神经血液供应而导致视神经损害时,应考虑眼眶减压手术。最常用于恶性突眼症。 眼眶减压的原理是通过手术切除一部分眼眶骨壁,使受压的眶内组织,通过骨壁缺损区向邻近软组织或腔隙中伸展,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以往都采用眶外壁切除或眶上壁切除术,前者是通过眶外缘的皮肤切口暴露眼眶外缘,用剥离器剥开骨膜,暴露出眶侧壁的前部,并将该部骨壁切除(见“眼眶肿瘤摘出术”)。后者需经颅腔暴露前颅窝,将眶顶凿除,这一手术应由神经外科医师来主持。近年来,倾向于通过窦腔减压,即将眶底骨壁或眶内侧骨壁切除,使眼眶组织向筛窦或(和)上颌窦腔内伸展,这种手术最好在耳鼻喉科医师协作下进行,如患者伴有慢性副鼻窦炎时,不宜选用经窦腔减压术,以免引起眼眶蜂窝组织炎的危险。在完成眼眶减压手术的同时,最好缝合上、下眼睑,以确保角膜不再暴露。 ☚ 眼球内陷 眼球脱位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眼突)是指眼球的病态突出,为眼眶局部病变或某些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国内正常成年人的眼球突出度,男性平均为13.76mm、女性平均为13.51mm。眼球突出度虽有个体差异,但如明显超过正常值,特别是两眼突出差>2mm,或为进行性突出,或兼有眼位、视力、视野改变时,更应警惕为病态。临床上由于眼外肌麻痹致肌力松弛,或因眼睑退缩、眼轴偏长(高度近视),也会出现类似眼突的假象,称为假性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的原因分类 不同病因的眼突往往有其不同倾向性,有时还有明显的特征。 单侧眼突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原因也较复杂,主要为局部病变,尤以肿瘤、炎症、出血为多见。 双侧眼突主要由全身疾病、假瘤、先天性眶异常引起,有时也见于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及海绵窦血栓。 急性眼突是突然或在数天内形成的明显眼突,常见于眶组织的急性炎症,如眶蜂窝组织炎、球后脓肿、眼球囊炎、全眼球炎、海绵窦血栓、急性泪腺炎等,偶也见于外伤性眶骨折及出血,通常为单侧。 搏动性眼突是眼突并随心搏动而搏动,当外伤性颅内动脉和海绵窦沟通、眶血管瘤及因眶上壁缺损致脑动脉搏动传至眶内时发生,一般为单侧。 间歇眼突见于眶静脉瘤,由于眶脂肪组织长期受压萎缩,在低头或憋气时,静脉迅速充盈而出现眼突;在起立或仰卧时,静脉血量迅速消退,反呈眼球下陷。此型眼突也多为单侧。 诊断步骤 需结合病史、眼部检查、全身检查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从发病年龄、病变发展速度、自觉症状、有无外伤史及治疗效应,可以得到启示或诊断依据。在发病年龄上,如儿童多见急性炎症;肿瘤中的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特发于儿童;自幼即有眼突且相对稳定,多为眼眶或眼球发育异常。在发展速度上,急性眼突多为炎症、海绵窦血栓、出血或骨折性气肿。恶性肿瘤及假瘤发展较快;良性肿瘤除非伴有炎症或坏死,一般发展缓慢。在自觉症状上,如眼突兼有红、肿、痛、热表示为急性炎症。在有外伤史者,紧随外伤而出现眼突,应考虑出血或骨折;以前有外伤史者,应考虑血管瘤或慢性肉芽肿。在治疗效应上,曾怀疑为炎症性眼突,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趋恶化者,须考虑为恶性肿瘤; 曾怀疑为假瘤,经激素治疗有显效,则可支持诊断。此外,有些特殊治疗史亦值得注意,如Manson裂头蚴病患者多有用蛙肉敷眼或口腔史。 眼部检查常可获得重要的诊断依据。局部红肿且眶压增高,是急性炎症、假瘤或恶性肿瘤的特征;如睑、结膜水肿剧烈且为双侧,提示为内分泌性恶性眼突。眼突伴眶皮下紫黑色,为深部出血。搏动性眼突,是外伤性动静脉沟通、眶血管瘤、或因眶壁缺损致脑动脉搏动传至眶内的表现。间歇性眼突或能加压回缩的眼突,是血管性肿物的证据。眼球正位突出且能转动灵活,表示为肌锥内肿物;眼球偏位突出,为眶壁肿物所致。指探能触及肿块,是占位性肿物存在的证据:其表面光滑并有波动感者为囊肿;硬实如骨者为骨瘤; 境界分明者表示肿物具有包膜。眼突兼有眼球运动障碍时,表示有眼肌受累,如内分泌性恶性突眼,为外眼肌浸润肥大而致眼球固定;假瘤及恶性肿瘤,常与眼肌粘连或侵犯眼肌而致运动障碍:肿瘤机械性压迫某一肌肉,也可致该肌运动受限制。眼突兼有视力障碍,表示视神经受压或被侵犯。眼突而有复视,应考虑眼球受压迫偏位或有关眼球运动的第Ⅲ、Ⅳ、Ⅵ脑神经受累。眼底检查如发现有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萎缩,是视神经受压或直接被侵犯的表现;眼底出现皱纹,常为眼后部受肿物挤压所致,有时还可见有肿物(如淋巴肉瘤)侵入眼内。原发于眼球向眶内扩展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内常见为肿物填充。单侧或双侧眼突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单侧者如无炎症或血管性突眼的特殊表现、也无外伤史,则绝大多数为肿瘤;双侧者多为内分泌性眼突、假瘤、白血病及间见于转移性肿瘤,但早期亦可仅丧现为单侧。 全身检查也常可获得诊断依据。如鼻咽检查发现肿物或兼有胸锁乳突肌上端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鼻咽癌转移;有颅骨缺损及尿崩症,应考虑黄瘤病;乳腺及肺检查,有时可找到转移癌的原发病灶; 皮肤有广泛咖啡色斑及结节,应考虑神经纤维瘤;血象与骨髓象检查可发现白血病;有典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全身症状及眼症状,大致可确定眼突的病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X线摄片对诊查眼突有重要价值,容易查出外伤性骨折,眶肿瘤时常有眶软组织密度增加、眶大小不对称、骨质侵蚀或增生、眶压迫性扩大或局部凹陷等现象,必要时还可作立体、断层照片、血管造影等帮助诊断。超声波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好,在X线检查缺乏指征时往往有帮助。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能反映组织的三维结构,对软组织的分辨力也较好,能显示视神经、眼肌及颅内改变。对内分泌性眼突,可用血清生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协助诊断。 ☚ 视力减退、盲与黑蒙 眼球陷没 ☛ 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exophthalmus眼球在眼眶中的位置异常的突出。检查时病人端坐,双眼平视,如眼球向前移位,角膜顶点超过上下睑缘连线外。或用赫特尔(Hertel)眼球突出计测量超过14mm,Suke-Elder认为,由于球后肿块(水肿、血液、炎症组织或新生物)使眼球被动地、机械地前突者称为眼球前垂,眼球突出是指眼球主动地前伸。中国习惯上将二者均称为眼球突出。怀疑有眼球突出,需测量眼球突出度,以Flerter三棱镜或突眼计测量最为准确,用直尺测量误差较大。多见于眶内炎症、球后肿瘤、眶内寄生虫、眶内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玻璃体动脉残留 眼球突出度 ☛ 眼球突出exophthalmos;exophthalmus 眼球突出exophthalmos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