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真谛499—569

音译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kulannatha或译拘那罗陀),意译亲依。南朝梁、陈时佛教学者,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一说义净)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曾至扶南(柬埔寨)。中大同元年(546年)应梁武帝邀请到达南海(今广州),继至建康(今南京)。因战乱曾辗转流寓今苏、浙、赣、闽等地,后又至广州。得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支持,与弟子们专心从事佛经翻译工作二十年。译出《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实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经论纪传六十四部二百七十八卷,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瑜珈行派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

真谛

真谛zhēndì

━┃ 佛教名词,“谛”即“真理”。佛教认为就本质而言,一切事物是“空”。唐·元稹《大云寺》诗:“真谛成知别,迷心尚有云。”

☚ 真人   铅汞 ☛

真谛zhēndì

正确深刻的道理
 △ 生命的~。

真谛zhēndì

〈名〉真实而深刻的意义或道理:人生真谛│探索人间真谛。
【同义】真理。
【反义】谬误。

真谛zhēndì

【释义】
真实意义或道理。

【色彩】
含褒义。

【近义】
真理︱道理。

【扩词】
人生的真谛︱诗歌的真谛︱伟大的真谛︱道出真谛。

【造句】
 ❍ 人生的~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
 ❍ 裴多菲的这首诗道出了革命的~——自由高于一切。

真谛zhēndì

真实意义或道理。
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可概括为实事求是。

真谛

本佛教语,与“俗谛”相对。泛指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元稹《大云寺》:“~成知别,迷心尚有云。”

各种程度的道理

各种程度的道理

一般的道理:经(经理) 常理 常道 彝伦
普通的道理:通理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伦常
共同的道理:通方
普遍适用的道理:通道
普遍适用的道理或法则:通义
一般人都懂的普通道理:人之常理
天然的道理:天理(~昭然) 天道
天理和人欲:天人
充足的道理:满理
大的道理:譬大 大道理
有关大局的道理:大体(识~)
真实的道理:谛(真谛) 真理 至理 诚理 真诠 贞诠
包含在精辟言辞里的深刻道理:微言大义微言精义 微言大旨 微言大谊 微言奥义 微言奥旨 微言妙旨 大义微言
切中要害的言论,精妙深刻的道理:要言妙道 妙言要道
片面的道理:一面理
被歪曲的、不正确的道理:歪理(净说~)
狭隘的道理:咫尺之义

☚ 各种道理   义理 ☛

各种意义

各种意义

新的意义:新义
新的意义、见解、想法:新意 鲜意 新贯
真实的意义:义谛 诚谛 真谛 真则 真诠 的旨 贞宗
精妙的真谛:妙谛
重要的意义:要义
精粹要义:粹要
重大的意义:宏旨
深刻的意义:邃义 邃旨
深奥的意义:妙意
含蓄的意义:义蕴
疑难的意义:滞义

☚ 意义   语义 ☛

真谛zhēn dì

真实无谬的道理。吴师道《游山寺》:“偶逢赤髭侣,嘱我听~~。”

真谛

真谛499—560Paramartha

音译波罗末他,一名拘罗那他(Kulanatha )。南朝梁、陈时僧人,与*鸠摩罗什、#玄奘并称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古印度西部优禅尼国人,后至扶南(今柬埔寨)。他应梁武帝的聘请,于中大同元年(546 )来华,适值中国内乱,辗转流寓今苏、浙、赣、闽等地,最后到广东,沿途译经不辍。从梁武帝末(约当548)至陈太建元年(569)共译出经论纪传64部278卷,主要有《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识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瑜伽宗经论。其中《摄大乘论》译本,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 月婆首那   慧嵩 ☛
真谛

真谛499—560Paramartha

音译波罗末他,一名拘罗那他(Kulanatha )。南朝梁、陈时僧人,与*鸠摩罗什、#玄奘并称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古印度西部优禅尼国人,后至扶南(今柬埔寨)。他应梁武帝的聘请,于中大同元年(546 )来华,适值中国内乱,辗转流寓今苏、浙、赣、闽等地,最后到广东,沿途译经不辍。从梁武帝末(约当548)至陈太建元年(569)共译出经论纪传64部278卷,主要有《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识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瑜伽宗经论。其中《摄大乘论》译本,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 月婆首那   慧嵩 ☛
真谛

045 真谛499—569

佛教翻译家。西天竺优禅尼国 (今印度胡荼辣东部地区) 人。中大同元年(546)应梁武帝邀到达南海(今广州),继至建康(今南京)。因战乱曾辗转流寓今苏、浙、赣、闽等地,后又至广州。得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支持,与弟子专心从事佛经翻译工作20年。译出《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实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等经论纪传64部278卷,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大乘瑜珈行派思想,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甚大。

☚ 鸠摩罗什   彦琮 ☛
真谛

真谛

古印度僧人。原名拘罗那陀,意译亲依。我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公元499年生,本是西天竺优禅尼国婆罗门族,后至扶南 (今柬埔寨)。大同元年(546) 应梁武帝之邀来到广州,两年后至建康 (今南京)。由于战乱,时常颠沛于江、浙、赣、闽等地,所译经文也大都在此时完成。《俱舍论》、《摄大乘论》是译著中影响最大的,前者是研究法相唯识宗的入门书;后者则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重要作著。此外还译有《十七地论》、《金光明经》、《无上依经》、《仁王般若经》、《广义法门经》、《唯识论》、《律二十二明了论》等佛教典籍共64部,278卷。公元569年因病去世。

☚ 真主   真言宗 ☛

真谛499~569Zhen Di

Buddhistic scholar of Liang and Chen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also on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Buddhistic translators

真谛

truth;true meaning (/essence)

真谛

true meaning;essence
“和而不同” 是各种文明和谐发展的~。“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 is the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ll civilizations./探求人生的~ seek (after)the true meaning of life/懂得生活的~know the essence of life

真谛

佛教名词。谛,真理。佛教把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谛”,即世俗认为真实而正确的真理,又称“俗谛”、“世谛”;另一种是佛教所讲的出世的道理,诸如四谛、十二因缘等,称真谛,又称“胜义谛”、“第一义谛”。真谛与俗谛合称“二谛”,各派对其的解释各有不同。

真谛499—569

南朝时佛教学者。与鸠摩罗什、玄奘并称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印度西部优禅尼国人。受梁武帝聘请,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来华,恰遇社会不宁,流寓浙、赣等地,最后到广东。他译很多经论,以有关大乘瑜伽行宗的为主,其中《摄大乘论》,对中国佛教思想发生较大影响。所译总共四十九部,一百四十二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