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壶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壶卢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苦瓠(《本经》),苦瓠 基源 为葫芦科葫芦属植物苦葫芦的果实。 原植物 苦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gourda(Ser.)Hara,又名苦匏(《国语》),蒲卢(《礼记》)。 历史 苦葫芦原名苦瓠,始载于《本经》,曰:“苦瓠味苦寒。”陶弘景谓:“今瓠忽有苦者,如胆不可食,非别生一种也。又有瓠 陶谓瓠中苦者,大误矣。瓠中时有苦者,不入药用。瓠与瓠 ”所述苦瓠、苦瓠 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具沟纹,幼时有长柔毛。叶柄纤细,被毛;叶片卵状心形,长、宽均10~40cm,2~4浅裂,顶端短尖,边缘有不规则波状细齿,基部心形,两面均有柔毛。卷须纤细,2歧。花雌雄同株,单生;雄花有长柄,萼筒漏斗状,裂片5,狭三角形,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广卵形,雄蕊3,花药结合,1个1室,2个2室;雌花柄较短,子房中间缢缩,变细,密生柔毛。 果实葫芦状,味苦,熟时白色或带黄,果皮木质,光滑。种子白色、倒卵形,扁平。 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96页.2653条图)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栽培。 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也广泛栽培。。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摘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用。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本经》:“苦,寒。” 功效 利水,消肿。 主治 水肿,黄疸,消渴,癃闭,痈肿,恶疮,疥癣。 ❶ 《本经》:“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熏洗、煮汁涂或滴鼻。 使用注意 虚寒体弱者忌服。 孟诜:“患脚气及虚胀冷气人不可食,(食)之尤甚。”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葶苈子,治周身浮肿。 ❷ 配冬瓜皮、西瓜皮,治腹胀肿黄。 方选和验方 ❶ 《千金方》:“治水通身肿:苦瓠膜0.6g,葶苈子1.5g。上二味合捣为丸,服如小豆大5丸,日3次;或者大枣肉7枚,苦瓠膜如枣核大。1服3丸,如行15里,2服3丸,水出更服1丸。” ” 服1g,日1服,10日。 单方应用 ❶ 《简便单方》:“治腹胀黄肿:亚腰葫芦连子烧存性,每服1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 初虽甚痛苦,然瘀肉血翳皆渐下,不伤睛也。 ” ”。【医药家论述】: ❶ 张璐《本经逢原》:“苦瓠,治黄疸水气,大小便不通,必暴病实证,庶可劫之。若久病胃虚误服,必致吐痢不止,往往致毙,可不慎欤!其子,治鼻窒气塞,目疾胬肉血翳,取苦寒以降火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