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地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地胆 中药名。 出《生草药性备要》。别名:天芥菜、土柴胡、磨地胆。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的全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茎二歧分枝,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夏末采收,晒干。 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 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肺、肝二经。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体虚者忌用,孕妇慎用,寒症勿用。 煮肉食,连服4、5天。 ❸ 治单腹臌胀:苦地胆60克。煎水分早晚2次服,或和赤猪肉炖服(方出《岭南草药志》)。 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加水同煎,去渣,分4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酸、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 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药理实验表明地胆草具抗菌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苦地胆注射液30克生药/千克,家兔静脉注射7.5克生药/千克,未引起毒性反应或死亡。 家兔肌肉注射时,未发现局部肌肉充血,坏死等现象。体外溶血试验,未发现溶血现象。临床用于❶ 治疗口腔溃疡:苦地胆干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个别服后腹部不适。 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