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柳即相繇,古代神话传说中共工之臣。据传,相繇九首人面蛇身而青,食于九山,后被禹所杀,其血腥臭,沾地,地则不生谷。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相柳 相柳 xiàngliǔ 亦稱“相繇”。神話中神名,爲共工之臣。九首,人面,蛇身,食於九山,其所觸所止,即爲澤谿。禹治水時殺之,其血腥臭,霑地不能生五穀。其說始見於先秦。《山海經·海外北經》:“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爲澤谿。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爲衆帝之臺。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郭璞注:“頭各自食一山之物,言貪暴難饜。”郝懿行箋疏:“《楚詞·天一問》云:‘雄虺九首,鯈忽安在? ’……今案雄虺疑即此也。”又《大荒北經》:“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爲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爲池,群帝因是以爲臺。在昆侖之北。”郭璞注:“[相繇],相柳也,語聲轉耳。”晉·戴凱之《竹譜》:“相繇既戮,厥上維腥,三堙斯沮,尋竹乃生。”參見本類“雄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