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百菊集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百菊集谱》

 花卉著作,六卷。又《补遗》一卷。南宋史铸撰。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书初成于淳祐二年(1242),五卷,四年后得赤城胡融菊谱,而以胡谱为第五卷,移原书第五卷为六卷。又四年后作《补遗》一卷。卷首列《诸菊品目》一百三十一名。又附注有三十二名,总计为一百六十三名。作者说总数没这么多,这其中有一花多名,也有变易,故有这么多名。卷一收周师厚《洛阳花木记》中的菊谱和刘蒙、史正志、范成大菊谱;卷二为沈竞和作者所作谱;卷三为种艺、故事、杂说、方术、辨疑及古今诗话;卷四为有关菊花的文章、诗赋;卷五为胡融谱和栽种事宜,并附张栻(张南轩敬夫)《菊赋》和《杜甫以甘菊名石决》诗话一条。卷六为作者咏菊及集句诗。《补遗》一卷为续收集的有关菊花的文章诗赋和续集句诗等。此书是宋代菊谱的集大成之作,一书在手,可遍览诸谱。除记菊的种类最多外,更重要的是收集了自古以来有关菊的各种故事传说方术和咏菊的文章诗赋,为研究菊花提供了详备资料,卷帙之多,内容之富,代表了宋代菊谱的最高成就。

《百菊集谱》Treatise on ChrysanthemumPlanting

汇编有关菊花品种文献的专书,反映宋代艺菊的成就。编者史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中记菊花品种163,举其成数,故曰“百菊”;书中辑录周师厚、刘蒙、史正志、范成大、胡融、沈竞及自己所作的菊谱,故曰“集谱”。此书在淳祐二年(1242)编成五卷,越四年得胡融之谱,于是移原书第五卷为第六卷,以胡融之谱为第五卷,又四年,作补遗一卷,于是全书成。
卷首“品目”列菊花品种131,附注32,共163种。卷一分四个“品类”。“洛阳品类”录北宋元丰(1078~1085)中周师厚《洛阳花木记》所记洛阳菊花26品;“虢地品类”录北宋崇宁(1102~1106)中刘蒙《菊谱》所记虢地菊花35品;“吴中品类”录南宋淳熙二年(1175)史正志《菊谱》所记吴门菊花28品;“石湖品类”录南宋淳熙十三年范成大《菊谱》所记石湖菊花36品。卷二分两个品类。“诸州及禁苑品类”录嘉定六年(1213)沈竞《菊谱》所记各地及皇宫菊花90余品;“越中品类”录自己搜集的越中菊花40品。卷三分“种艺”、“故事”。“种艺”录孙真人、范成大、沈竞及《琐碎录》所述的艺菊之法;“故事”录《续齐谐》、《续晋阳秋》、《名山记》等古书中有关菊的典故及自己对前人记载的评论。卷四“历代文章”录前人如屈原、潘尼、卢湛等人描写菊花的文赋片段;“唐宋诗赋”选录唐、宋人咏菊的诗词。卷五录胡融《菊谱》。卷六录自己题各种菊品诗61首,唐宋人题各种菊花诗19首,自己集句咏菊诗40首。补遗一卷,杂选咏菊诗文及作者续集句诗20首。本书有《山居杂志》本和单行本。

《百菊集谱》Collection of Works on Chrysanthemum

宋代菊花专著。史铸撰。铸字颜甫.号愚斋,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书成于1242年.4年后补入胡融《菊谱》,全书6卷。主要是汇辑以往诸家专谱,并补充自撰新谱,卷首列举菊名品163种,第一卷4目,分别辑录洛阳品类、虢地品类、吴中品类与石湖品类。第二卷辑录禁苑及诸州品类,以及作者自撰越中品类。第三卷分种艺、故事、杂说、方术、辨疑、诗话6目。第五卷为胡融谱的摘录。第四、六卷则为辑录关于菊花的诗文。在当时,本书可说是集菊谱之大成。

百菊集谱

六卷、菊史补遗 一卷。宋史铸撰。史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百菊集谱》于淳祐壬寅(1242)年间写成五卷,淳祐丙午(1246)年间,得赤城胡融《图形菊谱》二卷,续为第五卷,移原书第五卷为第六卷。是书前有序言一篇,主要叙述菊花为人所贵,名人佳士数家为之作谱,作者也爱菊成癖,广为搜集诸家之谱及自己所识,编成是书。首列诸菊品目一百三十一种,附注者三十二种。又有一花五名、一花四名者二种,冠于正文之前,不入卷。卷一,为鄞江周师厚、彭城刘蒙、吴门老圃史正志、石湖范成大四家所撰之谱。卷二,为吴人沈竞与作者自己所撰之谱。卷三,为种艺、故事、杂说、方术辨疑、古今诗话。主要记叙菊花的种植、有关菊花的故事、菊花的药用及功能、关于菊花的诗歌和故事等等。卷四,为文章诗赋。主要记载历代名人咏菊的诗、赋、词。卷五,记载胡融 《菊谱》及栽植事实,附以张栻赋及杜甫诗话一条。卷六,为作者咏菊诗及集句诗。其中作者诗六十一首,集句诗,引唐代二十二位诗人、宋代七十位诗人的诗句所组成。《菊史补遗》,主要补续杂采的诗文。因书不成于一时,编次也无体例,但搜集广博详尽。现存明汪氏刊本、钞本、《四库全书》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