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闹野猪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闹野猪林

大闹野猪林

从结构上看,《水浒全传》虽然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它却是由一段一段的几乎各自独立的人物小传联缀而成的。这样,作者就势必更多地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人物介绍完了,另一个人物又要粉墨登场;正在介绍一个人物时,另一个人物突然要插入。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不但要交待得很清楚,而且他们的出现和消失也要自然而然,不露斧凿痕迹。甚至可以这么说,《水浒》之所以会写得那么成功,能把那么多民间传说、平话故事溶进作品之中,这和作者妥善处理好故事之间的联接和人物的“出场”、“退场”是有一定关系的。在这方面,“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虽然仅是楔入“林冲刺配沧州道”的故事中的一段插曲,但它的人物出场和退场确实是描写得十分成功的。观乎此,可得略窥《水浒》处理这方面问题之“全豹”于‘一斑”矣!
我们先来看一下鲁智深这个“莽和尚”是怎样在野猪林里突然出现的: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本来,在“且听下回分解”之后突起一个情节高峰,让一个新的人物出场扭转危局,这是一般“话本” 小说(或传奇小说) 的惯用手法,但是,《水浒》 的作者在使用这种手法时是颇见新意的,这表现在:
其一,作者这样描写鲁智深的出场,一下子就把其性格和盘托出了。在“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等一系列情节中,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已深深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因此,“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铁禅杖飞将来”、“跳出一个胖大和尚”等表现人物“粗鲁”性格的行为只能是属于那个“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鲁智深所特有的,读者只要看了前面鲁智深如何为林冲抱打不平、如何与林冲结义、如何为林冲蒙冤而着急的情节,那么,就是猜恐怕也能猜到是鲁智深来了。然而,鲁智深性格中不但有“粗”的一面,还有“细”的一面,即便是在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他也忘不了动心计: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不但 “听”了多时,而且还在“薛霸双手举起棍来”的一刹那,把那棍隔到了“九霄云外”。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方面交待清楚了鲁智深此时此刻为什么会出现,另一方面也把鲁智深的“细”刻画得入木三分。因此,这样的人物出场,确实是“这一个” 的人物出场,绝非一般的传奇小说可比。
其二,鲁智深的出场,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而且也准确地写出了当时的规定场景。关于这一点,金圣叹曾盛赞道: “此段突然写鲁智深来,却变作四段: 第一段飞出一条禅杖,隔去水火棍; 第二段水火棍丢了,方看见一个胖大和尚,却未及看其打扮; 第三段方看见其皂布直裰,跨戒刀,轮禅杖,却未知其姓名; 第四段直待林冲眼开,方出智深名字,奇文奇笔,遂至于此”。为什么作者几经盘旋,最后才肯点出鲁智深的名字呢?这是因为,当时正是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谁去救林冲并不是很要紧,关键在于要“飞出一条禅杖”,把林冲救下。接下来,董超、薛霸惊魂未定,故只能看见一个“胖大和尚”,再细看。才有直裰、戒刀等等。因此,这几句话虽然是在写鲁智深的行为,却把两个公人的神情毫发毕现地勾画出来了。我们再来看林冲,他已经是等死之人了,故闭了眼睛,并不想理会周围发生的一切。直到鲁智深 “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时,他方才闪开眼睛。这样,作者不仅写出了林冲 “逆来顺受。能忍自安”的性格侧面,而且也强调了事情发生的 “突然”,甚至 “突然”到林冲的反应也显得有些迟钝的程度。
我们再来看看鲁智深这个人物是怎样“退场”的。
本来,鲁智深救下了林冲的性命,一直把林冲护送到 “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的路程”,他就该和林冲告别,叮嘱那两个 “撮鸟”不要再起杀人恶念了。可是,他的“叮嘱”却不是善言善语地说,而是——
“ ‘你两个撮鸟,本是路上砍了你两个头,兄弟面上,饶你两个鸟命’……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 ‘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 ’二人答道:‘小人头是父母皮肉,包着些骨头。’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得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 ‘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摆着手,拖了禅杖,叫声: ‘兄弟保重’,自回去了。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
无须多说,鲁智深的这段“退场”也是高度性格化的。但是,与“出场”不同的是,这段文字虽然也写到了鲁智深的“心细”处——他要与林冲告别,还犹自不放心,害怕那两个“鸟公人”害林冲;但这里的“心细”却完全是用“粗鲁”来表现的:鲁智深又发神威,一禅杖打折了一株松树,还问那公人的头“硬似这松树么”?这样一来,作者不但又强调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而且还强调了他的“细”是“粗人”的“细”,是通过鲁莽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另外,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作者本来已经写到鲁智深与林冲分别,可以略收一笔了,但他却把这“余波”写得如此强烈,绝没有“强弩之末”的感觉;与此同时,正因为鲁智深一下子打折了一株松树,所以才又引起林冲说他在相国寺拔柳树的事。这样,既扣住了前文,又埋下了伏线,真可谓“神来之笔”矣!
☚ 林冲休妻   棒打洪教头 ☛
000085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