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索古代民俗。也称“长命缕”、“避兵缯”。汉代时,人们在五月五日端午节,用五色朱索装饰门户,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邪气。后世人们则在这一天用五色线系在小孩脖子或手臂上,以避邪气,谓之“百索”。参见唐韩鄂《岁华纪丽·端午》,宋陈元靓《岁时广记·结百索》。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首飾部 > 頸飾 > 長命索 > 百索 百索 bǎisuǒ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夏 > 續命絲 > 百索 百索 bǎisuǒ 指端午節小兒項、臂及腕上所繫之五色絲綫,即續命絲。小兒周歲時亦戴之。晉·周處《風上記》:“以五彩絲繫臂,辟兵鬼氣,一名長命縷,今百索是也。”宋·高承《事物紀原·百索》:“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遺事也。蓋始於漢,本以飾門户,而今人以約臂,相承之誤也。”明·田藝蘅《留青日札·百索》:“小兒周歲,項戴五色彩絲繩,名曰百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