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日维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日维新 067 百日维新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民族危机日甚。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求救国,掀起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定国是,开始变法维新。主要内容有:废八股,改试策论;各省书院、祠庙改设学堂;裁减绿营;裁撤詹事府等重叠机构;准满人自谋生计;办学堂,首先筹办京师大学堂;设中国银行、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倡办各种实业;奖励新著作、新发明;设立译局,编译书籍;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学会;编制国家预算,公布岁出岁入;广开言路,提倡上书言事,办农会、商会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害谭嗣同等六君子,幽禁了光绪皇帝,变法失败。变法自6月11日至9月21日,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Bairiweixin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历时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其间,光绪帝采纳维新派的建议, 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 除旧布新。关于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垦荒、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成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 裁撤驿站, 设立邮政局; 改革财政, 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大小官民上书言事, 严禁官吏阻格; 删改则例, 撤销重叠闲散机构, 裁汰冗员; 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准其自谋生计。军事方面主要有:裁减绿营,裁汰冗兵,采用新法练兵,添设海军。文教方面主要有: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将各省书院和过多的祠庙改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允许自由创办学会、报馆;设立译书局,编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游历、留学。这些变法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为了推进变法,光绪帝还擢拔了一批维新人士。在变法开始后不久即召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可以专折奏事。7月3日召见梁启超,赏六品卿衔,专办译书局事务。9月4日表彰不畏强御、敢于上书的王照,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5日赏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四章京代皇帝批阅奏章,属草谕旨,官小权大。与此同时,光绪帝革除了一批守旧官员。变法危及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顽固抵制和疯狂反对。光绪帝发出的变法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多少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均不执行。慈禧太后则从变法一开始就极力控制局势,精心部署,准备政变。在“明定国是”诏发布的第4天,她就迫令光绪一天中发出三道谕旨:罢免支持变法的翁同龢,逐回原籍;新授二品以上大臣须到太后前谢恩;任命荣禄署直隶总督,兼领北洋三军。旨在孤立光绪帝,使他不能破格提拔维新派,将精锐的北洋诸军牢牢掌握在顽固派手中。接着从6月16日到24日又迫令光绪帝任命崇礼为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健锐营,使顽固派完全控制京城防卫。然后,慈禧静观事态发展。到9月,变法开始触及到改革官制,新旧党争迅速加剧。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重新临朝训政。百日维新至此结束,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 时务报 谭嗣同 ☛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一年 (1895),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发动应试举人联名上书,提出 “拒和、迁都、变法” 主张。随后组织强学会,发行《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等,号召 “变法图强”。光绪二十三年,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局面,康有为又赶到北京,应诏上疏“统筹全局”,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光绪二十四年春,康有为组织 “保国会”。光绪帝接受维新派的改革方案,于四月二十三日 (6月11日) 下“明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维新。自此到八月初六(9月21日) 的一百零三天间,颁布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在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新发明、新创造; 设立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山; 设立全国邮政总局;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取消旗人寄生特权。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堂,提倡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 允准设立报馆、学会; 派人出国留学。政治方面,删改则例,裁汰冗员,撤销闲散重迭机构,许大小臣民上书言事。军事方面,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旧军,重练海陆军。这一维新运动,争得一定出版结社的民主权利,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反映了资产阶级参政要求,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变法期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采取各种手段抵制、破坏和镇压维新运动。终于在八月初六 (9月21日) 发动政变,葬送了戊戌变法运动。 ☚ 贞度门失火案 戊戌政变 ☛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Bairi weixin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6月11日,清光绪皇帝采纳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共计103天,史称“百日维新”。由于1898年是阴历戊戌年,所以又称“戊戌变法”。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方面,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企业;着手修建铁路、开采矿产;编制国家预算;改革财政;整顿厘;奖励新发明、新创造。文化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兴西学,取消各地书院,兴办中小学堂,在北京设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派人出国留学等。军事方面,裁减绿营,精炼陆军,改习洋枪、洋操,训练海军,拨款建造兵轮等。此外,还明令裁减冗员,广开言路,提倡上书言事,允许自由办报馆和成立学堂等。变法期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支持下,构成了当时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和镇压维新运动。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将光绪囚禁,宣布由她“临朝训政”,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康闻迅逃亡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康广仁、杨深秀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其他维新派和大批参与新政及倾向变法的官员,或被罢官,或被放逐。政变后,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全部都被取消,变法彻底失败。 ☚ 公车上书 义和团运动 ☛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等的变法主张,连续颁布改革诏令。1.设农工商局,奖励发明创造;2.废八股;3.训练海陆军;4.精简国家机构。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止,历时103天。参见“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皇帝而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发布“明定国是”诏谕,宣布变法起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历时103天,故称。在此期间,光绪帝发布数十道命令,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广开言路,准许自由开设报馆,学会;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减冗员。经济方面提倡实业,设立农工商总局和矿务铁路总局,兴办农会和商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裁减绿营,改变武举考试制度,重练海陆军。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立译书局,编译书报,派人出国留学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未及实行。 ☚ 保国会 戊戌政变 ☛ 百日维新bai ri wei xinHundred Days Reform—Reform movement of 1898 百日维新bai ri wei xinOne-Hundred-Day Reform (in 1898) 百日维新Hundred Days’ Reform (1898) 百日维新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至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改革旧制,实行新政。内容包括:政治方面:删订则例,除去蔽习;裁撤冗官、闲散衙门和重叠机构;许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拦;许满人经营商业。经济方面:保护及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农、工、商分局,另办商务局,发展农政工艺,提倡私人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奖励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改革财政,编订预算,由户部按月公布;裁撤驿站,北京及各通商口岸广设邮政分局。军事方面:裁汰旧军,各省陆军改练洋操,以新法练军;添设海军,筹造兵轮;力行保甲。文教方面;变通科举,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筹办京师大学堂,各省兴办中小学堂,各地书院、祠庙改设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准创立报馆学会,改《时务报》为官报;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废除全部新政,恢复旧制,戊戌变法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