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陶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陶鬶

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14.8厘米,足距7.2厘米。1959年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器以夹砂细泥制成,色泽为乳白,侈口,伸出一鸟喙形长流,器腹作陶鬲形,腹部有附加纹一周,一弧形鋬连接着颈与腹,整体造型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种陶鬶一直延续到铜石并用的龙山文化仍然存在,只是细部有些变化。大汶口文化见“玉铲”条目。

☚ 陶猪鬶   白陶双系背水壶 ☛

白陶鬶

白陶鬶

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文化。高29.7厘米。1960年山东省潍坊市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质地为泥质夹砂白陶,系用一种坩子土烧成,烧成温度达1200℃。筒状颈,唇形口,口沿一侧有冲天宽流。器腹做兽形,颈至腹间有绳索状鋬。三个袋状足呈锐角三角形而立。器腹饰附加堆纹和乳钉纹。整个器形突破了对称形式似一只仰首站立的兽。这种三足器,在龙山文化的陶器中占相当比重。它是由大汶口文化的兽形器发展而来。由于有上翘的流,习称冲天鬶。晚期的器流更为窄长而上翘。龙山文化见“黑陶鼎”条目。

☚ 黑陶鼎   廪陶量 ☛
白陶鬶

白陶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陶质炊具,1959年山东省宁阳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夹砂白陶,陶土较细,高十四点八厘米。细颈,侈口,斜出流形冲天长喙,扁圆腹连三低裆袋足。腹上饰一周附加堆纹。颈至腹间有绳索状鋬。此式陶鬶出现并盛行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直至龙山文化早、中期,陶色呈牙白色,由一种坩子土烧成,其烧成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百度。白陶,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以高岭土为原料,胎质细白。商代白陶最为精美,可分为粗细两种,其中尤以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为好,细腻的胎体,白净的器表,饰以效仿青铜纹样的装饰,极为典雅美观,端庄大方。自西周以后白陶日渐衰退。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白陶鬶

☚ 猪形陶鬶   陶鬶 ☛
000060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