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白汇征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宣统)长白汇征录

又名《长白征存录》。边疆地理著作。清张凤台(?—1925)修,刘龙光等纂。八卷。凤台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进士。历官知县、知府。龙光,安阳人。官县丞。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凤台以长白府设治会同勘察委员刘建封等勘察长白地区。因取实地调查材料援引古书于宣统二年(1910)纂成是书。约十万字。冠有长白府区域详图、鸭绿江心各硝图。书分疆域、山川、兵事、风俗、物产、药品、文牍、杂识、古迹九门。下分历代沿革、区域、 建置、 道路、长白山、三江源流、险要、宗教、江巡记等四十五目。是书注重国界边防。首以历史文献考证疆域山川、边防四至。辨证徒门、土们、图们、豆满为一江,澄清边界。次以文牍门收载清代十余种外交、内政奏文。为研究长白地区历史及边界的翔实史料。有关道路、山水,以实地勘查数据为准。尤其详绘鸭绿江心各硝(即暗礁)图,保留了重要水文史料。对天池、三江(松花、图们、鸭绿)源头、白头山十六峰及长白十四景的记载亦较已往他书翔实。其他如考释好太王碑文,分类记载六十余种物产、中草药,载录沿江边防哨卡,皆为重要史料。但在考订汉乐浪郡及辽、金都市时亦有舛误。有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长白汇征录

方志。亦名《长白征存录》,清张凤台、刘建封编撰,宣统元年(1909)刊行。张民蒞任边陲,以居以游,将其见闻,质诸史籍,如《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大清一统志》、《方舆纪要》、《水道提纲》等等。复以史籍质诸见闻,躬亲目睹,反复研求,历二载而成书。凡8卷,约17万字。书中目次甚繁,撮其大要为: 卷1边疆 (国朝大郡疆域、历代沿革、区域、建置、道路);卷2山川(谕旨、长白山、三江源流、周围山脉水源方向里数纪略、穆克登分水岭碑文、穆石辩);卷3兵事(国朝本郡兵事、历代兵事、长生堡兵事记略、险要、通筹三省边务刍议);卷4风俗 (弧矢、庐舍、饮食、衣服、器用、语言、宗教、祭祀、职作、土风、韩侨风俗); 卷5物产(植物、动物、矿产类); 卷6药品(草、木、谷菜、金石、鸟兽、鳞介、昆虫诸部);卷7文牍 (内治外交之禀贴各6篇、路工记、江巡记、户口等等);卷8杂识(诸多碑文、碑记、山记、塔记、庐记、古迹等等)。每卷之后,均附丽该卷总序,冠于卷首。全书内容宏富,考辩有力有据,铺陈得法,极富条理,字字行行都渗透着“保皇基、厘国界、卫民生”的爱国思想。史实详备,对开发和保卫边疆提出的许多宝贵意见,对现今以至未来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长白汇征录

八卷,首一卷。清张凤台等修,刘龙光、王大经纂。张凤台 (约1860—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历任知县、官制局参议、知府。民国初年,先后任政治讨论会会员,参议院参议,临时议会议员、河南省民政长、河南省省长。著有《万国公法提要》、《公余辨证录》、《鹿岩乡土志》等。长白,咸丰、同治以前,遥隶兴京;光绪初年,徙属通化,二十九年,改属临江,三十三年,升为府治。《长白汇征录》宣统二年(1910)铅印本。全书八卷首一卷,分为:卷一疆域;卷二山川;卷三兵事;卷四风俗;卷五物产;卷六药品;卷七文牍;卷八杂识。卷首有序、凡例和图。此书初名《征存录》,付梓时更名为《汇征录》。该书取材极谨严,不少来自实地调查,约占十之四五,援引古籍十之二三,余则抄自当时吏牍。此外,对国界边防,鸭绿江、长白山物产等,记载十分详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