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韩非子·显学》) 【注释】 参验:用事实加以验证。必:断定。诬:欺骗。先王:这里指尧、舜、禹、汤、文、武等人。议:通“仪”,标准。 【译文】 一种理论如果不用事实加以验证就肯定它,那是愚蠢的;把不能肯定的理论作为一切行为的根据,那是骗人的。因此,那种公开地宣扬古代帝王治国之道,武断地肯定尧舜事迹的行为,不是愚蠢的就是骗人的。……自从愚蠢骗人的学说、杂乱矛盾的言论争论不休以来,君主都听信了,这样,天下的学者,言论就没有统一的思想,行为就没有固定的准则。冰和炭不能够在同一个容器里放置长久,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不能够同时到来,那些杂乱矛盾的学说是不能够同时并存用来治理国家的。 【评说】 法家把其他各家思想设定为自己的假想敌,不适当地夸大了其他思想学说的缺陷与不足,其向往成为唯我独尊的急切心理溢于言辞,为后来秦王朝时期法家思想与其他各家思想形成势不两立的局面定下了基调。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名句】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注释与译文]冰和炭不能长久地存放在同一个容器里,寒冬和炎夏不能同时到来。这两句话,比喻事物的相互对立,互相排斥。 参考文献 《韩非子·显学》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先秦·韩非《韩非子·显学》)冰和炭不能长时间放在同一个容器里,寒和暑不能同时来到。比喻对立的事物不能同时兼顾。 ☚ 针尖对麦芒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冷冰和热炭不会在同一个容器里长久共存,严寒和酷暑不会在某一个节令同时到来。比喻彼此对立的人或事物,绝然不能相容。语出《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例] ~。盘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百万,不可为强。(《子史精华·言语部·比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