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体位
为病人安置各种不同的体位,是便于进行检查、治疗和使病人舒适。
仰卧位 病人面向上,头下放枕,两臂放于躯干两侧,微外展。注意盖被不可过紧以致压迫足趾,并须有使两足活动的余地。必要时用托板或砂袋抵住足底,保持功能位,以防垂足。足跟不可在床上久压以免发生褥疮。双腿伸直,膝稍屈,并经常伸直髋、膝关节,以防止挛缩。头部垫枕使头颈部肌肉放松,但勿使头前倾,以免影响呼吸。
仰卧位用于变换受压部位,使病人舒适;如作腹部检查须使两膝屈曲以松弛腹壁肌肉; 休克病人需要维持脑与心肌的血液供给,仰卧时应使两腿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脑外伤后颅压增高,病人须平卧,使头部较身体其它部位为高,以促进颅脑静脉回流。
俯卧位 病人面向下,头下放枕,头转向一侧。两臂外展放在躯干两侧或举起放在头侧。两腿伸直,足部跖屈。腹下垫薄枕可防对女病人乳房的压迫以及腰椎过度伸展。肩与腹垫高使易于呼吸。小腿下放枕以使足趾悬空,并维持膝部微屈。每2小时改换头部方向1次,以除去长时间扭颈的痛苦。这种卧位用于变换受压部位,使病人舒适;作腰背部检查;或防止背部创伤、炎症组织受压,以促进愈合。
侧卧位 病人侧卧,头下放枕,臀部后移靠近床沿。两臂屈肘分别放在胸前与枕旁。两腿屈髋屈膝,下面髋关节的屈曲度较上面的为小。须使头部垫高与躯干成一直线并防止脊柱扭曲。上面一臂用枕垫好勿使其牵拉肩胛带或妨碍呼吸; 上面一腿以枕垫起防止髋内收。对昏迷或瘫痪病人,背后应置一枕以支持背部。此种卧位用于变换受压部位,使病人舒适;作肛门检查;解除由于舌后坠堵塞鼻咽部而导致的呼吸梗阻。
半坐卧位 抬高上半身成30~60°角。背部靠在支架上。垫起两膝使臀部不致滑下。注意使臀部与腰部紧靠支架。如臀部下滑,则腰部悬空,胸部凹陷影响呼吸,且发生腰肌疲劳。头与肩下垫枕防止颈部屈曲。两臂下垫枕以防止后伸。腰部垫小枕可保持脊柱的生理曲线。有人主张对长期卧床病人不垫高膝腘窝以防血栓性静脉炎,而用预防垂足板防足下垂并使病人不致下滑。半坐卧位时着力点在坐骨与足跟,须注意该处皮肤的护理,勿使受压过久。此种卧位使病人舒适,增进体力,活动关节,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对于胸腹部感染或手术后病人,可作为体位引流并防止感染上行,且因腹肌松弛,利于腹部伤口的愈合。低坐位(床头抬高15~20°)对脑外伤病人可预防加重脑水肿,对心原性休克病人可免除腹腔脏器压迫横膈,有助肺部扩张与心脏搏动,利于休克的纠正。
垂头仰卧位 病人平卧,用木墩将床尾抬高,使头部位置低于身体其它部分。用于产科早期破水防止脐带脱垂,外科下肢牵引,以及体位引流。
头高足低卧位 病人平卧,用木墩将床头抬高,使头部位置高于其它部分。用于头颈部牵引。
膝胸位 病人胸部贴于床面,两腿稍分开跪起,大腿与床面垂直,腹部悬空,臀部抬高,头转向一侧,两臂曲肘放在头旁,前臂平放在床上。此种体位用于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矫正子宫后倾或矫正胎位等。
膀胱切石卧位 病人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腿架上,臀部齐台边,两手放于胸部或躯干两侧。此种卧位用于妇产科和泌尿科检查与治疗,以及外阴和肛门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