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量出制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量出制入根据支出需要来计划收入。《旧唐书·杨炎传》记载杨炎在建议实行两税法时说:“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这一财政原则在西汉时已实行。《汉书·食货志上》记载“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参 【量入为出】 条。 量出制入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财政原则。《旧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主张根据国家支出需要来制定收入数额。参见“财政”中的“量出为入”。 量出制入 量出制入中唐时期两税法的创议者杨炎提出的关于财政收支的管理原则,是对以往量入为出思想的突破。量出为入,要求国家的财政税收必须以财政预算的开支为基础,根据合理的消费计划摊派国家的税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旧唐书》)。量出制入在汉代已有思想表现。西汉初期,为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节省开支,曾提出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即在确定税额以前,本着压缩开支的原则,先计算一下国家和官俸的费用,以减轻社会税收的压力。到唐代则明确作为一项财政管理原则提了出来。量出制入,从强本节用的意义上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限制国家某些不必要的开支,减轻人民的税收负担。但如果国家政治腐败,这项政策,则只能是统治者用以加重社会剥削,随意扩大消费的工具。 ☚ 理财以养民为先 杜佑的消费观 ☛ 量出制入liàng chū zhì rù按照开支的数量,制定收入的办法。《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 量出制入liànɡ chū zhì rù根据支出的情况再制定收入的规划。 量出制入liàngchū-zhìrù〔连动〕 根据开支的需要来制定收入的原则。《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 量出制入liàng chū zhì rù量:估量。出:支出。制:规定,制订。即估计支出情况,再制订收入计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