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量出为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量出为入语出《旧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原意是对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应预测其数额,再征赋于民,以支出数来控制收入额。现指根据国家支出需要来安排收入数额,这往往造成支大于收,产生赤字。参见“中国经济思想史”部分“量出制入”。 量出为入 量出为入根据国家支出数额来确定收入的财政原则。参见“量入为出” 。 ☚ 量入为出 节用 ☛ 量出为入 量出为入“量入为出”的对称。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量来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理财原则。在中国历史上,量出为入亦称“量出制入”,始于西汉初。《汉书·食货志上》记载:“量史禄,度官用,以赋于民。”但作为正式的财政原则,却是唐朝杨炎最先提出。当时正值安史战乱之后,国家支出庞大而收入短绌,为解决收支矛盾,杨炎在奏行两税法时提出“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旧唐书·杨炎传》)。 ☚ 量入为出 财政结余 ☛ 量出为入liàngchū-wéirù见“量出制入”。邓小平《太行山区的建设》:“我们实行的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与‘~’的配合,既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又照顾抗战的需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