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畿Jī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名。《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后魏《官氏志》 云: “俟畿氏改为畿氏。”

畿jī

古稱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班固《西都賦》:“封畿之內,厥土千里。”王粲《初征賦》:“超南荊之北境,踐周豫之末畿。”

畿jī

❶门坎,门内。《邶风·谷风》二章:“不远伊迩,薄送我畿。”毛《传》:“畿,门内也。”郑《笺》:“言君子与己诀别,不能远维近耳,送我裁(cái,仅仅)于门内,无恩之甚。”
❷疆土。《商颂·玄鸟》一章: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毛《传》: “畿,疆也。”朱熹《集传》: “言王畿之内,民之所止,不过千里,而其封域则极乎四海之广也。”

☚ 遹   "> ☛

读音j·i(-),为i韵目,属i—er韵部。渠希切,平,微韵。
❶近畿;靠近国都的地方。
❷门内;门槛。

上一条: 下一条:

畿及jǐ

❶界域。例:你住~那儿,(nɡǎi)住~这儿,互不挨~,也捩~远。
❷门槛;门内。例:这道门槛过~不去,要给使~黑拐。
❍ 想从我头上跷~门槛办不到。
❍ 小心门闭后(què)~贼娃子!
❸田野。例:这地方野~很,大~望不到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畿,畿之言垠也。”《字汇》:“畿,门内曰畿,一曰门限。”《汉语大字典》:“畿,田野。”

{}7186见「畿晚」

畿jī

古代称国都附近的地区
 △ 京~|~辅。

❶古代称国都附近的地方:~辅丨京~。
❷门槛。

畿jī

❶ 都城附近的地区。
❷ 姓。

❶千里曰畿。《周禮·地官·大司徒》:“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溝封之。”鄭玄注: “千里曰畿。”
❷猶“限”也。《周禮·夏官·大司馬》: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曰之政職。” 鄭玄注: “畿,猶限也。……故書畿爲近。鄭司農云: 近當爲畿。”
❸王城五百里曰畿。《周禮·秋官·野廬氏》: “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於四畿。”鄭玄注: “王城五百里曰畿。”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方地 > 畿1
1  jī

田野。南朝·梁簡文帝《雉期飛操》詩:“晨光照麥畿,平野度青翬。”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門户部 > 部件 > 畿
畿  jī

門内;門限。《詩·邶風·谷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毛傳:“畿,門内也。”高亨注引馬瑞辰曰:“畿者機之假借,門限也。”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區劃 > 畿3
3  jī

特指唐代京城的旁邑。《唐會要》卷七十:“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户數,並爲上縣。”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十九:“唐制縣有六(十)等之差:赤、畿、望、緊,上、中、下,京都所治爲赤縣,旁邑爲畿縣,其餘則以户口多少地美惡爲差。”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區劃 > 畿2
2  jī

疆域,界域。《詩·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毛傳:“畿,疆也。”唐·宋之問《送李侍御》詩:“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畿。”南朝梁·吴均《戰城南》詩:“躞蹀青驪馬,往戰城南畿。”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封畿 > 畿4
4  jī

亦作“圻”。古代王都所領轄的千里地面。四面各距王都五百里。《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橱之。”賈公彦疏:“制其畿方千里者,王畿千里,以象日月之大,中置國城,面各五百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今土數圻而城是郢,不亦難乎?”杜預注:“方千里爲圻。”《説文》“畿,天子千里地。”《後漢書·董卓傳論》:“蹈藉彝倫,毁裂畿服。”李賢注:“畿,謂王畿也。服,九服也。”

畿jī

❶ 天子或诸侯都城四周的广大地区。《诗经·商颂·玄鸟》:“邦~千里,维民所止。”《周礼·地官·大司徒》:“乃建王国焉,制其~方千里而封树之。”
❷ 疆界,边缘。宋之问《送李侍御》:“北走出秦~。”《乐府诗集·华山畿》:“华山~,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❸ 门槛。《诗经·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薄送我~。”(薄:语气词。)

*ji

E7DC
古代国都附近地区:京~。

地界

地界

边(边界;边届) 界(界分;界限;境界) 藩篱 藩篱 疆界
疆畛
国与国领土之间的界线:畛(畛封;畛略)畿 畔(畔界) 疆(疆界;疆徼)略(邦略) 境(界境;国境) 履国界 圻界 阃阈 封畔
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界限:境(境界) 域(肇域) 阃阈 封疆 封界 封略 疆界 疆圻 疆塍 界疆
都邑的疆界:郊圻
四方疆界:四境 四边
地区间的界线:疆(疆畔;疆封;疆圉;疆境;疆埸;疆徼) 边(边界)界至 界畔 竟界
国界,边界:沟境
疆界,边界:境(~界;国~;入~;出~;边~)
不同地域分界的边线:界线
两军对垒的或双方之间的界限:楚河汉界楚界汉河
大地的边际、界限:地垠
封地的边界:封畛
都邑的疆界:郊圻
邦国疆界:邦场
井田制的地界:田界 经界
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四至
八方的界限:八垠 八垓
两地相接处:交界 接界 搭界 接壤连界 连地 连壤 通壁
地界相连,交界:接境连境
(两块土地之间的界线:地界)

另见:河 山 边境 边地 界限

☚ 地界、边际   边际 ☛

门框

门框

框 挺(门挺) 樘 门榜
门框上端的横木:楣(门楣) 栿 门眉 门檐
门楣的上方:门斗
门楣上边的部分:门额
门框上直立的枋木:门枋
门槛两端靠门竖立的短木:楔(门楔)
门扇内面两边固定门闩的直木:
门框下的横木:槛(门槛) 限(门限;户限) 柣 横 闶 阈(门阈) 阃(阃阈;门阃;迈~无力) 辚(户辚) 橉(户橉) 机 畿(门畿) 桯(门桯) 门坎 门桄 门梱
石门坎:石坎
用铁皮包裹的门坎:铁门限
门框(垂直地面的部分):门榜
高大的门框:闶闳
(门两侧的方框:门框)

☚ 门扇   窗子 ☛

内地

内地

腹地 腹里 奥区 奥壤 堂奥
国境以内之地:海内 海宇 海寰 宇内
中心地区:
靠近城的地区:厢 箱
城门外大街和附近的地区:关厢
古代王都所领辖的千里地面:
京城地区:畿甸 畿辇
京城附近的地方:畿辅 畿服
京城附近的地区:畿邦 畿皋
国内:内(~参;~务;域内;阃内) 方内 方域 国中 域中
敌人内部的地方:重地

另见:城区 地区 ︱外地

☚ 内地、外地   外地 ☛

畿jī

渠希切,平微。
❶国都周围的地区。《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方千里而封树之。”
❷境域;田野。宋之问《送李侍御》:“南登指吴服,北走出秦~。”
❸门槛,门限。《诗·邶风·谷风》:“不远伊迩,薄送我~。”

井田制的一个计算单位。靠近中央的地方。《汉书·刑法志》: “地方1里为井,井10为通,通10为成,成方10里,成10为终,终10为同,同方百里; 同10为封,封10为畿,畿方千里。” 《说文》: “天子千里,地以远近,言之则言畿也。”

☚ 黄钺   籍田 ☛

古时指国都所在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以京城周围所设之县称畿县,稍远者称次畿县。唐代有畿县八十二。

☚ 赤   雄 ☛

❶古代中国京都直辖的地区。
❷唐代地方行政区划县的等级名称。《通典·职官》:“大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差”。
❸日本采用中国古代称京城及其附近地区为畿。

畿jī

古代王都所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如:京畿,畿辅。

畿jī

❶ (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the royal domain;the district in and around the royal capital: 近 ~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oyal capital;
京 ~ the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
❷ [书] (疆界;地界) boundary;border
❸ [书] (门槛) threshold
❹ [书] (田野) field;open country

金文;篆jī

[田(意符)+幾(省聲)→畿(《説文》:“畿,天子千里地。以遠近言之。則言畿也。從田,幾省聲。畿,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畿輔、畿輩、京畿〉;門限、門檻。)]

畿jī

15画 幺部 〈书〉 国都附近的地区: ~辅|京~。

畿()


甘陵相尚博殘碑(左截),東漢
封畿震駭。

元謐妃馮會墓誌,北魏
言告師氏,作儷蕃畿。

元悰墓誌,東魏
睠言畿甸,誰除枳棘,降道開中,刑清訟息。

暴永墓誌,隋
祚土千里之畿,位尊八命之禮。

崔暟墓誌陽,唐
使畿教不辱,故人頌石而德之。

李眈墓誌,唐
皆宰畿邑,用平一之心,如秤理人,籍籍聲華,官未稱實。
《説文》: “畿,天子千里地。以遠近言之,則言畿也。从田,幾省聲。”
漢簡或假“幾”爲“畿”。阜陽漢簡《詩經·國風·邶風》: “□送我幾(畿)。”

☚ 甸   畦 ☛

(jī)

天子千里地,以逮近言之,則言畿也。从田,从幾省,亦聲。幾,近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7: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