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3_056大學章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3_056大學章圖

大學章圖

〔韓〕佚名 著
【題 解】
大學章圖作者不詳,本書手寫稿一册現收藏於奎章閣,書上藏書印有‘侍講院春坊藏’字樣,極有可能是東宫對世子進行課講時所用書籍,文筆精煉,筆迹俊秀,將大學章句内容全部予以圖示分析,推測是參照綜合了圖解内容。首先引用大學本文,在本文旁邊以夾批形式對句子結構、含義等進行旁注,然後將内容進行提煉,列出體系化的圖表。(林熒澤)
【三綱領】
明德、新民、止善。
【八條目】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之道,一章骨子。[1]在明明德,盡己性。在新民,盡人性。在止於至善。人己之性詣其極。是論大學綱領,以見道理之大。



知止而后有定。心知至善,重看此下知至之驗,相因而見。定而后能静,心向至善,心凝至善。静而后能安,心依至善。安而后能慮,心研至善。慮而后能得。得止至善。此節論大學之旨,以見心學之妙。


物有本末,結首節序。事由有。終始,結次節序。知所先後,有進為工夫。即近道矣。循序幾道。合上二節而結言其序。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遠本于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疏本于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内本于己。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外本于内。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寂本于感。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誠本于明。致知在格物。盡心由于窮理。此言大學之條目,總之則為止至善之條目,分明與首節應。


物格而后知至,此覆言條目之意,分明與次節應,亦要以明明德貫。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包公卿大夫士。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包格物、致知、誠正。
○其本亂而末治者身不修。否矣,家國天下。其所厚者薄,家之親。而其所薄者厚,天下國人之疏。未之有也。此兩節總是條目中,而結言其本與三節應。
右经一章。




康誥曰:‘克明德。’明德,得於己言。○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自明德本原言。○帝典曰:‘克明峻德。’自明德統體言。○皆自明也。有等。
右傳之首章,釋明明德。


盤銘曰:‘苟日新,實用力。日日新,日新有省察之功,而新民之體立。又日新。’無間斷。○康誥曰:‘作新民。’作新有化處之術,而新民之用行。○曰:‘雖舊邦,新命有造極之義,而新民之功極。其命維新。’重新命,内含新德及民意。○是故緊承三節來,指新民者,重新民過至善。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此結言以勉人,使不失新民之大旨。
右傳之二章,釋新民。


云:與下俱備詞寓意,一以起下。‘邦畿千里,言物各有所止之處,含明、新,重止字。惟民所止。’居止。○云:‘緜蠻黄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丘隅。知其所止,棲止。可以人寓警人意。而不如鳥乎?’言人當知止之處,重知字。○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實解至止善之義。穆穆句輕。此以成德言,下即其敬止之大者言。為人君,止於仁;兼恩威。為人臣,止於敬;兼忠愛。為人子,止於孝;無志事。為人父,止于慈;兼創垂。與國人交,止於信。兼心與事。此引文王之得所止,以示人當止之則也。


云:‘瞻彼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指衛武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以下釋詩。道學也;知。如琢如磨者,二句求止至善之方。自修也;行。瑟兮僩兮者,德。恂慄也;二句得止至善之驗。赫兮喧兮者,威儀也;容。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四句止至善之應,本知行内説來,申指當時,包天下國家,感其德,不能忘。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此節言明德止至善之實。不可諠乎,分上引,下什之意,分求至止之方、從止之驗、能止之應,當作三段看。


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釋道統。其親,治統。小人樂其樂指太平。而利其利,指田里。此以没世不忘也。指後世君子、小人被其澤不忍忘。此節言新民、止至善之實不忘,分上引言人之不忘,下什〔[2]所以不能忘之意。
右傳之三章,釋止於至善。


子曰:此句輕,上重。‘聽訟,吾猶人也,必也申無訟,民之新,末也。使無訟乎?’申使字即德之明,本也。無情者不得盡其辭。無訟乎,分上引聖人尚德之論,下申其為知本之治,重本字注中‘本末’、‘先後’。大畏民志,此謂曾子自結。知本。
右傳之四章,釋本末。


此謂知本。衍文。○此謂知之至也。干文。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而今亡矣。
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至)〔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此二句釋致、格之義。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六句推格致之由。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五句詳格致之功。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三句言格致之效。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



右致知格物之故。
所謂誠其意根‘格致’來。者,此下四句釋誠意之文,當連看。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二句正‘毋自欺’。此之謂自慊,‘毋自欺’之極致,示用工之要,欺慊之機。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工夫全然在謹獨上。
小人閒居為不善,對君子看,根‘不慎獨’來,二句見惡誠于中。無所不至。見君子慎獨者。而後厭然,揜其不善欺人。而著其善。人之視己‘見君子’二句,見惡形于外。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自欺。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曾子自言,非引語,單就惡邊。故重以小人為戒。君子必慎其獨也。此引小人,明獨之不可不慎。
曾子曰:此引曾子之言,以申明‘小人’節意,益見其獨之慎也。‘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與上節總一意。其嚴乎!’以‘不可掩’見其可畏。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潤身之驗,串看。故結君子括一章意。君子必誠其意。此總結上文,上是誠意之驗,下是結意之當誠。
右傳之六章,釋誠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忿懥,繋于怒。則不得其正;偏。有所恐懼,繋于畏。則不得其正;偏。有所好樂,繋于喜。,則不得其正;偏。有所憂患,繋于憂。則不得其正。偏。推心之不正,以見身之不修之由。
心不在焉,承上起下。馳於外者,則身無所檢,亦舉日用最近者以見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身指經文。在正其心。當先字重察用上。【夾注】 疑有誤。結上兩節,二句作一氣,與上文相應。
右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釋修身齊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衆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
云:‘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峻命不易。’道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奪。
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彦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右傳之十章,釋治國平天下。



☚ 03_055大學集解   04論語卷一 ☛
000005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