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衣谓免除死刑。唐王维《门下起赦书表》:“狭其祝网,陋彼画衣,宁失不经。况乎轻击,大赦戮余之罪。” ●《慎子·逸文》: “有虞之诛,以幪巾当墨, 以草缨当劓, 以菲履当刖, 以艾𫗔当宫, 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 蠓(meng)巾:以巾蒙头。墨: 在脸上刺字,涂墨。劓(yi): 割鼻。刖(yue): 剁脚。 艾𫗔(bi): 割去衣服敝膝。 宫: 割掉男子生殖器。大辟: 砍头。相传唐虞时,以特殊标志的衣冠象征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表示对犯人的惩诫。 画衣huàyī❶用轻薄纱罗做成的彩绣衣服。通常用于礼服或歌舞艺人之服。《周礼·天官·内司服》“袆衣”汉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袆衣,画衣也。”唐曹唐《汉武帝思李夫人》诗:“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通典·乐志六》:“《圣寿乐》,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作《光圣乐》,舞者鸟冠,画衣。”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后衍又与母同祷青城山,宫人毕从,皆衣云霞画衣,衍自制《甘州词》,令宫人歌之,闻者凄怆。”《宋史·礼志十八》:“销金绣画衣十袭,真珠翠毛玉钗朵各三副。” ❷传说上古时在罪犯的衣服画有五刑之象,以示警戒。《慎子·逸文》:“有虞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艺文类聚》卷五四:“画衣象服,以致刑厝。”唐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画衣不犯,载酒无冤。”王维《门下起赦书表》:“狭其祝网,陋彼画衣,宁失不经。况乎轻击,大赦戮余之罪。”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是故画衣异服,而奸不犯其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