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田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田制

014 田制

即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土地属于全公社所有。在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里,实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田里不鬻”的土地国有制,其基本形式是“井田制”。春秋、战国之交,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并逐渐占居统治地位。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开端。秦汉以后的田制,大体区分为官田和民田两大类,两者长期并存。“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官田即国有土地,为历代封建政权或皇室直接占有。宋以前称公田 (与井田制下的公田含义不同),以后多称官田。官田名目繁多,具体内容不一,数量也时有增减。除屯田和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外,秦汉时有苑囿、没官田、户绝田。北魏有职分田。隋唐有职分田、公廨田。唐还有官庄、宫庄。宋有职田、学田。明代官田名目繁多,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壖苜蓿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赐乞庄田、百官职田、边臣养廉田等。清代有皇室庄田、宗室 庄田、八旗庄田、祭田、学田等。据弘治十五年(1502)统计,官田占全国田亩的14.1%。早期官田多用奴隶、罪徒、士卒耕种,或“假”(租赁)与贫民,明清时则以招佃承租为主。清末官田多为官僚及地主侵吞,逐渐转为民田。民田亦称私田(与井田制下私田不同),是向政府交纳田赋并可自由买卖的私人土地。私田大部分为各类地主占有,“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地主占有的土地租佃给依附农民和佃农,向他们进行地租剥削。私田中一部分为自耕农民所有,其占有数量时有变化。唐、宋、明代初期,自耕农耕种土地的数量都可能超过佃农。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其封建统治,也曾采取过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和措施,如西汉的“限田”,王莽的“王田”,均告失败。嗣后,两晋的“占田”,北魏至唐中叶的“均田”,虽在土地占有形式上作了某些改变,但并未改变所有制的性质。封建土地制度一直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实行了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劳动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又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至此废除。

☚ 王安石变法   井田制 ☛
000006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