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评价
从环境、健康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对生态建筑进行的评价。生态建筑评价的意义在于逐步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摒弃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观,重视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在进行经济预测时,要讨论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价格问题,以一个较长的时期为考察对象,结合考虑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等多种因素来分析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对生态建筑的评价,需要建立多个评价因素或评价指标,这是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综合判断,仅从单个因素出发作出判断是不够的,而且容易带来片面性。这些因素往往包含不确定性因素,难以量化,如果过多地依赖主观经验,又可能使评价结果失真。
生态建筑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国际上生态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建筑产品和单项指标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 第二阶段,是对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 第三阶段,是对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和评价。国际生态建筑评价经过1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若干有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包括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加拿大的GBTool、澳大利亚的NABERS、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日本的CASBEE等。这些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对各个国家在城市建设中倡导绿色概念、引导建造者和使用者注重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生态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扩展以及相关设计与监测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其评价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有两种评价体系可供参考,其中一种是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这个手册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生态相协调为主题,旨在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建筑环境全寿命周期的每一阶段综合品质,提高我国绿色生态住宅建设总体水平,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建设部于2006年3月16日公布了(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其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