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效甾体避孕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效甾体避孕针

长效甾体避孕针

长效甾体避孕针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又一种甾体激素避孕药剂,因其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已成为当前有效的女用避孕措施之一。在我国,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简称避孕针1号),已于1969年开始全国推广应用;其他国内外类似的制剂还有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 国内有复方氯地孕酮己酸酯和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而国外还有复方苯甲孕酮和甲孕酮避孕针,一般为每月注射1针,避孕1个月;亦有注射1针后能避孕2~3个月,如复方炔诺酮庚酸酯(简称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甚至6个月者,如甲孕酮避孕针。为减少药物副作用,近年来倾向于每月应用1针,避孕1个月。
目前应用的长效避孕针有二类: 一类是将甾体激素避孕药与五个碳以上的有机酸,制成长链脂肪酸酯类,提高脂溶性,使能在体内脂肪组织储存,并且在肌肉注射后,药物能贮存于局部,缓慢释放而成为长效避孕药物;另一类是通过改革剂型直接将避孕药制成微细颗粒,配制成水混悬注射液作肌肉注射,药物贮存于局部,并缓慢吸收而发挥长效作用。所用甾体激素常为孕激素及雌激素合并用药,但亦可单独使用孕激素。两种针剂达到长效作用,主要是由于注射后,潴留于注射区肌肉组织内,逐步释放所致。
避孕机理 复方长效避孕针皆是通过综合环节达到抗生育作用,其中以抗排卵为主。根据基础体温测定,用药对象体温均呈单相型。对应用复方己酸孕酮、复方炔诺酮庚酸酯I号及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者,连续测定24小时尿孕二醇,多数均处于低水平,排卵抑制率为77~100%。子宫内膜的变化,基本与复方孕-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相似,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内膜变薄,提早出现腺体分泌现象,腺体较直,上皮内含空泡,很快进入分泌高峰,但程度较正常为差,间质轻度水肿,部分提早出现分泌衰竭,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应用新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周期第17~20日子宫内膜电镜观察,上皮细胞核内均无核仁管道系统可见,也表明排卵受到抑制。
为了阐明产生抑制排卵的原理,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用大鼠联体方法以及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测定结果,发现庚炔诺酮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但不能阻断卵巢对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因此认为排卵的抑制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而引起的。至于单纯含有孕激素的长效避孕针,如甲孕酮避孕针,其主要避孕环节中,还有使子宫颈粘液变稠,不利于精子穿透的作用。大部分人子宫内膜的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国内曾对戊酸雌二醇、已酸孕酮及庚炔诺酮的体内代谢情况作过一些观察,
❶戊酸雌二醇:上海第三人民医院对注射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内含戊酸雌二醇5mg)的妇女,用光电比色测定法,连续测定24小时尿内雌激素含量。发现用药后尿中雌激素水平迅速上升,于24小时达较高水平(80μg左右),持续12日后开始下降,第十四日起明显下降,此低水平状态持续到下一次月经前半期。第二次注射药物后,尿中雌激素水平再次迅速上升。
❷己酸孕酮: 南京药学院通过大白鼠试验,了解到己酸孕酮半衰期约10日左右,肌肉内残留微量维持时间长达40日。以上测定结果,提示当注射己酸孕酮与戊酸雌二醇约2周后,体内含量明显下降,常伴有撤退性出血。
❸庚炔诺酮: 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进行大白鼠试验,肌注2H-庚炔诺酮后,该化合物储存于注射局部,逐步缓慢释放而发挥长效避孕作用。肌注后4小时血中开始出现放射活性,48~96小时后达到高峰。其生物半衰期约为15日左右。体内的庚炔诺酮主要结合成葡萄糖醛酸苷或硫酸盐经粪便及尿液排出,而以粪便排出为主。体内各组织中放射性水平的基本趋势为注射区肌肉>肝脏>肾脏>肾上腺>垂体>卵巢>子宫>脾脏>脂肪>肌肉>脑。
适应证 同短效口服避孕药(见“短效口服避孕药”)。
常用长效避孕针 现将国内外常用的避孕针介绍如下:
(1) 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简称1号避孕针: 为油溶注射液,每支含己酸孕酮250mg,戊酸雌二醇5mg。用法为第一次在月经周期第5日肌内注射2支,以后每月在月经周期第10~12日注射1支。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算为98.7%。
(2) 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1号,简称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Ⅰ号:为油溶注射液,每支含庚酸炔诺酮80mg、戊酸雌二醇5mg。用法: 第一次于月经周期第五日肌内注射2支,以后每月在月经周期第10日注射1支。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算为99.96%。
(3) 复方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2号,简称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2号: 油溶注射液,每支含庚炔诺酮200mg、炔雌醚0.5mg。于月经周期第五日肌内注射1支,以后每2个月经周期注射1支。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算为99.1%。
(4) 复方苯甲孕酮避孕针(Deladroxate):为油溶注射液,每支含苯甲孕酮150mg,庚酸雌二醇10mg,于月经周期第八日肌内注射1支,以后每月注射一次。有效率近100%。(国外应用)
(5) 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为水混悬注射液,每支含甲地孕酮25mg,17环戊烷丙酸雌二醇5mg。用法: 第一次在月经周期第五、十二日各肌内注射一支,以后每月在月经周期第十二日注射一支,或按第一周期第十二日注射日期计算每隔30~31日注射一支。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算达99.94%。
(6) 新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为水混悬注射液,每支含甲地孕酮25mg、雌二醇3.5mg。第一次在月经周期第五、十二日各肌内注射一支,以后每月在月经周期第十二日注射一支,或按第一周期第十二日注射日期计算每隔30~31日注射一支。避孕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为99.6%。此药成分以雌二醇代替17-环戊烷丙酸雌二醇,则无原料困难。
(7) 炔诺酮庚酸酯避孕针,简称庚炔诺酮避孕针:为油溶注射液,每支含庚炔诺酮200mg。于月经周期第五天肌内注射一支,以后每二个月肌内注射一次。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算98.6%。(国外应用)
(8) 甲孕酮避孕针(Depo-provera):为水混悬注射液,每支含甲孕酮150mg。第一次于月经周期第五日注射,以后每三个月肌内注射一次。有效率按国际妇女年计算达99.5%。此药国内曾用过,现已淘汰。国外仍在应用。
临床应用 由于一次注入大剂量孕、雌激素,干扰了正常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间的调节作用,对月经周期的生理现象有所影响,用药后的月经实际是药物撤退性出血。第1次注射2针或在第一个月经周期注射2次,其目的在于提高避孕效果,并推迟第一次撤退性出血的日期。用药者经量减少者较多,在复方己酸孕酮及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应用者中均占45%左右,经量减少与子宫内膜变薄有关; 闭经发生率甚低,在复方己酸孕酮应用者中仅占1%左右,复方炔诺酮庚酸酯1号避孕针早期闭经发生率<1%,用药1年以上者,闭经发生率也低于2~3%; 多次注射复方炔诺酮庚酸酯2号后,闭经发生率可达17~35%。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出血者较口服避孕药为多,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在药物作用下未能进入分泌期顶峰即已衰竭,因而呈现不规则剥脱; 另外,根据3H-炔诺酮庚酸酯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药后体内炔诺酮庚酸酯水平缓慢下降,因而造成内膜不能迅速而完整地脱落,引起经期延长,出血量多。对于这类出血,应用孕激素如甲孕酮25mg口服1次、黄体酮10mg肌内注射,连用三日,或采用口服避孕药1号或2号每日1~2片,连服4日作药物性刮宫治疗,效果较好。另一种是月经中期的突破性出血,系由于用药后卵泡发育受抑制,雌激素水平不足,引起内膜增生不良,造成出血,一般出血量少,可补充雌激素,每日口服乙炔雌二醇0.015~0.025mg,直到下次注射避孕针为止,这类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发生率,在单纯含孕激素避孕针及每2个月以上注射一针者更高,但随着用药次数增多,可相应降低。为了达到避孕效果和减少月经改变,要按时注射药物,药液必须抽净,全部注入,并作深部肌内注射。油溶注射剂在冬季遇有固体状物析出时,可置于温水中,待溶解后摇匀使用;水混悬注射液在注射前必先摇匀,以免药量不足。
副反应 头晕、乏力、嗜睡等一般出现于注射后一星期内,多属轻度,平均发生率约在2~3%左右。胃肠道反应较口服避孕药为轻,少数出现乳房胀痛。浙江省曾试将复方炔诺酮庚酸酯注射液1号中所含之庚炔诺酮剂量减为50~60mg,这些反应均相应下降,而避孕有效率仍在99.8%以上。此外,极少数人有心悸、潮红、白带多、腰酸、药物性皮疹。极个别病例,注射复方己酸孕酮避孕针后出现类似过敏性反应,经抗过敏治疗后好转,为此要求注射避孕针后应观察半小时。
长期安全性 国内曾对应用复方己酸孕酮2年以上,复方庚炔诺酮避孕针1号及2号6月到3年以上,以及复方甲地孕酮注射针1年以上的对象作了健康检查。用药组与对照组的妇科癌肿发病率相近。此外,除复方己酸孕酮应用者中15%血清三酸甘油脂稍高,及少数妇女葡萄糖耐量降低,停药后绝大多数人皆恢复正常。其他各项检查包括: 体重、血压、肝、脾、乳房、血象、出凝血时间、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蛋白电泳、血清胆固醇等,在上述各种针剂应用中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 长效口服甾体避孕药   避孕药缓释系统 ☛
000075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