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题衣(编茅、削荆、燃蒿)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六:“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崄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之,行尸走肉耳。 ’河洛秘奥(河洛,河图、洛书的简称),非正典籍所载,皆注记于柱壁及园林树木,幕(幕府的简称)好学者来辄写之。时人谓任氏为‘经苑’。” 南朝宋·任末从少年时起,便勤苦好学,常编茅为庵,削荆为笔,燃蒿自照,苦读不辍,遇到合意的内容或有心得体会,便写在衣服上,终于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后因用为勤苦好学之典。另按:《拾遗记》当是王嘉旧稿,南朝梁·萧绮整理补撰而成,此则典故故事即是一证。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三:“张仪折竹,任末燃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