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瓜类炭疽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瓜类炭疽病cucurbits anthracnose

由炭疽病侵染瓜类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黄瓜、冬瓜、苦瓜、瓠瓜、丝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西瓜均可被害。1867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现。中国最早记载于1899年。
分布和为害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中国以黄瓜、西瓜、甜瓜、冬瓜发生较多。黄瓜炭疽病在北方保护地栽培中渐趋严重,南方黄瓜炭疽病多在夏初和秋季发生。叶、茎、果均可受害,不同瓜类作物的症状不完全相同。黄瓜、甜瓜及冬瓜叶片上病斑圆形,黄褐色,边缘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老病斑上常长出小黑粒(病菌分生孢子盘)。天气干燥时病斑中央破裂或脱落; 茎上病斑梭形,黄褐色,稍凹陷,产生许多小黑粒; 果上病斑近圆形,稍凹陷,表面常有粉红色粘质物(病菌粘分生孢子团); 幼苗发病,子叶边缘生半圆形黄褐斑,高湿时发展到茎和生长点,引起枯死。西瓜叶片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外围有紫黑色晕圈,具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裂; 茎上病斑近椭圆形,瓜上病斑多呈圆形,均为黑褐色,凹陷,上生粉红色粘质粒或小黑粒,扩展较慢。
病因 病原物为围小丛壳圆形变种(Glomerellacingulata var.orbicularis Jenkins,Winstead etMc Combs),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et Mont.) Arx〕,属半知菌、黑盘孢目。有性态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发生。分生孢子盘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具刚毛;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圆形或椭圆形,一端钝,附着胞棒形。为害葫芦科植物。此外由大型小丛壳引起的炭疽病,危害性更大,瓜果上病斑迅速扩展至整个瓜面,中国迄今无报道。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4℃,30℃以上或10℃以下停止生长,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2~27℃,4℃以下不能萌发。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不同生理小种对葫芦科不同种属及同一种内不同品种的致病力不同。黄瓜、甜瓜、西瓜较感病; 冬瓜、瓠瓜、苦瓜次之,南瓜、西葫芦、丝瓜较抗病。露地种植,雨季早晚及下雨频率与病害关系密切。瓜类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通风不善、植株长势差的地块发病较重; 温室和大棚内温暖、湿度大,叶面结露时间长易引起发病。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主要以菌丝体和假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种子带菌,病种子发芽后病菌直接侵染子叶使幼苗发病,再侵染频繁,由风雨、流水、甲虫及农事操作传播。
病害控制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 选无病瓜果留种,或播种前种子用福美双、克菌丹、多福合剂等消毒;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期间喷施施保功、多菌灵、炭疽福美、甲基硫菌磷、代森锰锌等杀菌剂。

瓜类炭疽病cucurbita anthracnose

瓜类的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葫芦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Pass.) Ell.et Halst.〕。主要危害黄瓜、冬瓜、西瓜和甜瓜等。在叶片和果实上散生圆形黄褐色或黑褐色凹陷病斑,潮湿时长出粉红色胶点,渐变黑色。茎及叶柄上病斑长圆形至梭形。苗期发病常引起死苗. 初侵染源主要是土壤中病残体及种子带菌。分生孢子靠风雨淋溅和地面流水传播。气温在17℃以上,持续高湿和多风雨天气发病最重。加强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可有效地控制病害。

瓜类炭疽病症状

1.黄瓜叶片症状 2.西瓜症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