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玛丽·居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玛丽·居里

波兰和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M.斯克罗多夫斯卡,即人们常称的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1934年7月4日在萨拉西沃附近去世。1891年到法国巴黎大学。1893年和1894年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物理学和数学证书考试。1895年她与P.居里结婚。1896年A.H.贝可勒尔发现铀盐具有放射性。她决心寻找其他物质是否也具有放射性。她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铀盐的强几倍,于是她和P.居里用化学方法,在成吨的沥青铀矿中艰辛地寻找这种未知的微量元素。他们于1898年发现了钋,同年12月发现了镭。钋的命名(polonium)是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1903年她和P.居里及A.H.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P.居里去世后,她被提升为教授,成为巴黎大学的第1名女教授。1910年她在A.L.德比埃的协作下,提炼出金属态的纯粹的镭。1911年由于发现了钋和镭并提炼出纯镭,她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1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患恶性贫血白血病去世。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Mali JuliMarie Curie

即人们常称的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卡娅(Manya Sklodowska)。杰出的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原籍波兰,生于华沙。曾当过家庭教师。1891~1894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自然科学系学习,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1895年与法国物理学家P.居里结婚,共同致力于放射性物质的探索与研究。继1896年A.H.贝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之后,居里夫人曾预言一定还有其它元素也具有放射性。继而发现钍也具有放射性。居里夫妇在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和测定放射性的手段,在成吨的沥青铀矿中废寝忘食地寻找放射性元素。终于在1898年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同年得到了零点几克的纯粹的镭盐,并且发现镭也具有放射性。钋(poloninm)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化学的奠基人。1903年在巴黎大学完成了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P·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被提升为教授。1910年居里夫人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得到了金属镭,她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这些成就,使她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试验了许多种放射性元素,研究它们的性质,详细分析了放射性测量的方法,研究了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和她的女儿I.居里一起组织了220个活动的和固定的X射线装置为法国医院服务。1921年她被选为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国际委员会委员。1922年由于她在放射性物质化学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被选为法国医学院院士。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居里夫人染恶性贫血白血病,于1934年逝世。正是由于居里夫人的忘我献身精神、严格的科学态度及她的巨大成就,因而受到世界科技界的广泛崇敬。放射性强度的单位被命名为居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96号元素命名为锔(Cm),都是为了纪念她和她的丈夫P.居里。

☚ 皮埃尔·居里   威尔逊 ☛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1867—1934Malijuli,M·curie

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即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自幼勤奋好学,16岁中学毕业并得金奖,因家庭经济困难,作过几年家庭教师。189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学物理、数学,二年后以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的硕士学位。1895年7月26日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玛丽居里选择了对放射性进行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并得到丈夫的支持和帮助。1898年7月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新元素,为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命名为钋(Po)。同年12月又发现了新元素镭。为测量新元素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极艰苦的条件下,用了四年时间,从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0.1克氯化镭,测出镭的原子量为225,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4月16日皮埃尔居里不幸因车祸逝世。居里夫人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研究镭的性质,1910年通过电解氯化镭,制出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因长期的放射性研究工作,使居里夫人患恶性贫血和白血病,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人。

☚ 诺贝尔   侯德榜 ☛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 (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称居里夫人,原姓斯可罗多夫斯卡。生于华沙,在她出生的年代,波兰正处在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妇女受到歧视,不能上大学。她于1891年到法国进巴黎大学。由于学习努力,两年内连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和数学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认识了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1894年结婚; 夫妻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1914年成为索邦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任镭研究所所长。
居里夫人一生从事于放射性元素研究。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可勒尔发现含铀物质的自发放射现象。这些发现引起居里夫人的极大兴趣,决心探索其中秘密。在前人基础上,居里夫人几乎检查了所有化合物,发现了与铀相似的钍化合物。接着又检查沥青铀矿、辉铜矿等多种矿物。经过反复检查试验,在沥青铀矿中发现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性强得多的元素。为了研究这种新元素,她和丈夫废寝忘食,昼夜不停地工作,终于在1897年7月在含铋的部分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其放射性比纯铀要强400倍。经过继续努力,于同年12月,在含钡的部分中又发现另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其放射性比纯铀要强900倍,但镭在铀矿中含量微乎其微。
在当时条件下,要从铀矿中提炼出镭是极其困难的,居里夫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00年从几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微量 (1/10克) 氯化镭,并初步测出镭的原子量为225。由于放射性现象这一划时代发现,居里夫妇与亨利·贝克勒尔于1903年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1907年提炼出纯氯化镭,精确测出其原子量为226.45。1910年又分析出纯镭元素,并测定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了氡及其他许多元素的半衰期,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居里夫人于1911年第二次获诺贝尔化学奖。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女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研究的重大贡献,后人把放射性强度单位定为 “居里”。
放射性元素,特别是镭的发现,突破传统物理学范围,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微观世界,为原子物理学奠定基础。居里夫人发表过70多篇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 《放射性专论》 (1910)、《放射性物质研究》 (1903) 等。

☚ 摩尔根   莱特兄弟 ☛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 (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称居里夫人,原姓斯可罗多夫斯卡,生于华沙。在她出生的年代,波兰正处在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妇女受到歧视,不能上大学。她于1891年到法国进巴黎大学。由于学习努力,两年内连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和数学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认识了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1894年结婚; 夫妻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1914年成为索邦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并任镭研究所所长。
居里夫人一生从事于放射性元素研究。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可勒尔发现含铀物质的自发放射现象。这些发现引起居里夫人的极大兴趣,决心探索其中秘密。在前人基础上,居里夫人几乎检查了所有化合物,发现了与铀相似的钍化合物。接着又检查沥青铀矿、辉铜矿等多种矿物。经过反复检查试验,在沥青铀矿中发现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性强得多的元素。为了研究这种新元素,她和丈夫废寝忘食、昼夜不停地工作,终于在1897年7月在含铋的部分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其放射性比纯铀要强400倍。经过继续努力,于同年12月,在含钡的部分中又发现另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其放射性比纯铀要强900倍,但镭在铀矿中含量微乎其微。
在当时条件下,要从铀矿中提炼出镭是极其困难的,居里夫妇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00年从几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微量(1/10克)氯化镭,并初步测出镭的原子量为225。由于放射性现象这一划时代发现,居里夫妇与亨利·贝克勒尔于1903年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仍然坚持不懈地工作。1907年提炼出纯氯化镭,精确测出其原子量为226.45。1910年又分析出纯镭元素,并测定其各种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了氡及其他许多元素的半衰期,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居里夫人于1911年第二次获诺贝尔化学奖。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女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研究的重大贡献,后人把放射性强度单位定为 “居里”。
放射性元素,特别是镭的发现,突破传统物理学范围,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微观世界,为原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居里夫人发表过70多篇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 《放射性专论》(1910)、《放射性物质研究》(1903)等。

☚ 摩尔根   莱特兄弟 ☛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Curie,M.即居里夫人1867~1934),波兰物理学家。因发现镭和钋与皮埃尔·居里(Curie,P.1859~1906)和贝克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玛丽·居里后因分离出金属镭并研究了镭的性质,1911年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出生华沙,原姓斯可罗夫斯基,父亲是中学物理教师,正直博学;母亲聪颖贤惠。玛丽从儿童时代就显现出热爱祖国、勤奋好学、正直善良的品德。16岁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当了家庭教师。八年后,在她姐姐的帮助下,于1891年进入巴黎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经过三年刻苦学习,先后取得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1895年7月26日与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
居里夫人学术生涯中的关键一步是博士论文的选题。当时法国物理学家享利·贝克勒尔(Becquerel,A.H.1852~1908)已经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居里夫人决定进一步查明其它元素是否也有此种性质。1898年,她发现“钍”也具有放射性。这一重大发现促进她的丈夫中止了原有的课题,夫妇俩合力研究,很快提炼出另一种放射性比铀更强的元素“钋”(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而命名);接着又发现了一种放射性更强的物质——“镭”。嗣后,历尽四年艰辛,终于提炼出纯镭,并测定了其原子量。这一重大发现致使居里夫人在1903年夏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年底,居里夫妇与贝克勒尔共获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奖金大部分捐赠给了科学研究和公益事业。
1906年4月皮埃尔·居里不幸逝世,她接过丈夫在巴黎大学的教职,在科学征途上继续奋进。1911年又因新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科学界杰出的女性。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构成了科学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从此人类对于物质结构的认识进入了原子核的层次,它还导致了原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居里夫人在这方面的贡献还有其独特的一面,是镭的发现与提取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如今,放射疗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此外,居里夫人在辐射的防护和确定安全剂量方面也进行了研究,是放射医学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
居里夫人除科学研究外,还积极地投身于社会改革,为人类造福的活动。1925年,在华沙创建了镭学研究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动员、组织了一批专家,带着小型X光机,辗转战场,拯救了大批伤员。在她成名后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中,为促进国际文化科学交流和争取人类美好的未来作出了贡献。
居里夫人的代表著作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

☚ 拉泽尔   菲比格 ☛
000140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