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维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维德1669—1749

清代著名外科医生。字洪绪,号定定子,别号林屋散人,江苏吴县人。其外科医术高明,尤擅治阴疽。在理论上,接受中医以阴阳为纲的观点,将外科分为阴、阳两大门类,认为疽发于六腑属阳属实、发于五脏属阴属虚,治阴疽应以开腠理散寒凝为主,使毒从外排,忌用内托法。他根据自己丰富的治疗经验,写了《外科证治全生集》,为中医外科临证医学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王维德

❶(?—1276) 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字国辅。进士。授晋陵簿。博通经史著气节,忿贾似道当政不复仕。恭帝降元后,作《韵语》明志,忧国病卒。
❷ (1669—1749) 清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西山人。字林洪,一字洪绪,号定定子、林屋散人,人尊为林屋先生。承家学,旁通星命卜筮之学。医通内、外、妇、儿诸科,尤擅外科,诊治独具灼见,开创全生派,为明清外科三大流派之一。辑有《林屋民风》《外科证治全生集》。著有《卜筮正宗》。

王维德(1669~1749)

清代有创见的外科学家。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清林屋(今江苏吴县)人。外科学家王若谷的曾孙。除精通外科外,对内科、妇科、小儿科也各有所长。王若谷之前,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上,多采用《外科正宗》的方法,以刀、针为主,且认为凡有 “七恶” 之证必死。若谷则认为痈疽都不应该死,治疗上应分阴阳,以“消”法为主,避免用“托”法,除治疗疔疮外,一般不宜轻易用刀针。这样,就给维德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基础。他继承祖宗遗法,积数十年的治疗经验,于七十二岁时,写出了有独创见解和较大影响的《外科证治全生集》。
王氏反对当时的医生只见患部属于何经,就按经投药而不分寒热、虚实、阴阳的粗疏作风。他说:“若凭经而不辨证,药虽对经,其实背证也。”所以,他在《外科证治全生集》里,以阴阳为纲,把外科疾病分为阴证、阳证两大门,并分别对病机、辨证和治疗原理加以阐发。
王氏在外科证治方面,有着不少的卓越贡献。他治疗阴疽强调“阳和通腠,温补气血”,反对“内托”和“清火解毒”,其有名方剂有:温补气血、开腠逐毒的阳和汤,开腠理、散寒凝的阳和丸,温寒散凝、解毒生肌的外敷剂阳和解凝膏和通关窍、活血解毒的犀黄丸等。

王维德(17 ~18 世纪中叶)wángwéidé

清代外科学家。字洪绪, 别号林屋山人(一作林屋散人), 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人。祖传疡医, 自幼继承家业, 兼通内、妇、儿科, 尤以外科闻名, 著有《外科证治全生集》。反对外科手术, 重视辨证论治, 强调全身症状在鉴别诊断上的意义, 除外治法外, 重视应用内消, 常用的阳和汤、醒消丸等, 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王维德

清医学家。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江苏吴县人。自幼学医,继承祖传疡医,并兼通内、妇、儿科,尤以外科闻名。著有《外科证治全生集》 、《林屋民风》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8: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