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玉门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玉门关

玉门关

汉族古迹传说。流传于甘肃玉门关。相传小方盘城西有个叫“马迷土”的驿站,夜间赶路的,到这里往往迷路。有个专贩玉石、丝绸的商队迷了路,商队里有个懂得鸟语的回鹘巴郎子,按照一只孤雁的指引,带着商队走出了马迷土。又一次,这个商队到这里又迷了路。巴郎子又听那只大雁说:“咕噜咕噜,方盘镶玉!”意思叫他们把夜光玉镶嵌在小方盘城上。待他们出了迷途之后,掌柜的舍不得价值千金的夜光玉。后来商队到这里再次迷路,几天找不到水。大雁又飞来说:“不舍墨玉,决不引路!”管家答应照办,才又一次走出迷途。到了小方盘城,管家挑了一块上等的墨绿夜光玉,镶在关楼顶端。每到夜晚,夜光玉便发出晶莹耀眼的光芒,过往商队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

☚ 汉中的由来   诸葛点将台 ☛
玉门关

玉门关

青城山樵作。有刊本,题“青城山樵填词,岑华道人正拍”。二卷,十八出。叙东汉班超以秀才从军,平定西域诸国变乱,封为定远侯。晚年因其姐班昭上书,得以生入玉门关。本事见《后汉书·班超列传》,剧本多所增饰,如写班超入赘疏勒国,其妻金蒲公主裴月娟用五色圈破敌等事。

☚ 隔叶花   点金丹 ☛

玉门关

玉门关

《春台班戏目》著录。清道光九年(1829)□邑东凤头太成班于山西晋城大东沟镇下南坪村汤帝宫舞台题壁载此剧目。事见《后汉书·班超传》。京剧有此剧。叙演班超投笔从戎,奉朝廷之命出使鄯善,驻节玉门关。时匈奴遣使诱胁鄯善叛汉,鄯善王首鼠两端。班超闻知,毅然斩匈奴使臣,并向鄯善王晓以大义,鄯善乃决心归附汉朝。

☚ 万里侯   七下生 ☛

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西汉时置。和西南的阳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出阳关者为南道;出玉门关为北道。六朝时自今安西趋哈密一道日益重要,关址东移至晋昌城(在今3安西双塔堡附近)。自宋代以后,因中国和西方的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即指此。

玉门关

古关隘名。西汉武帝时置。故址在今甘肃西敦煌市西北之小方盘古城。据说古代西域输玉石入内地取道于此,故名为玉门关,它和西南方之阳关同为当时通往西域各国之门户。六朝时,自今安西通哈密一道日益重要,关址又东移至今甘肃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玉门关【同义】总目录


玉塞玉门关
玉门关

玉门关

丝绸之路重要关隘,出入西域门户之一。历史上曾有三处: ❶汉玉门关,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一般认为关址为敦煌市西北80公里疏勒河南岸的小方盘城。近年甘肃省文物工作者考察,认为关址应设于小方盘城西11公里的马圈湾遗址西南0.6公里处的高地上。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汉书》等史籍屡屡言及此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均经此关。
❷隋唐玉门关,设于汉玉门关以东约400里许的唐瓜州晋昌县北的瓠河岸边, 即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南岸双塔堡附近。唐僧玄奘等即经此关西行。关城曾驻军五千。唐诗写及此关者不胜枚举。关墙夯筑,已坍,南北160米,东西155米,残宽3.5至4米,残高0.3至0.75米,东、西开门。周环护城河。散落大量素面灰陶片、碎砖块、石条、石磨残片等物。1958年修建双塔水库关城被淹没,每年冬季枯水时可露出水面。
❸五代宋初的玉门关,位于唐玉门关以东约400里的今嘉峪关市西北15公里许的石关峡,又名水关峡、黑山峡。敦煌遗书《西天路竟》(S.0383)、后晋高居诲《使于阗记》、宋曾公亮《武经总要》等记载此关。废于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6)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玉门关自汉迄宋,历时1140余年。

☚ 嘉峪关   阳关 ☛

玉门关

玉门关

唐胡曾的七言绝句。系作者的咏史诗之一。原诗是: “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臣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西戎,泛指西部少数民族; *天山,指唐代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北一带的山脉; 定远,即*班超,曾封为定远侯。此诗赞扬班超出使西域的卓越功绩,也表现了他生还关内的愿望。

☚ 陇西   黄河 ☛
玉门关

玉门关

丝绸之路重要关隘,出入西域门户之一。历史上曾有三处: ❶汉玉门关,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一般认为关址为敦煌市西北80公里疏勒河南岸的小方盘城。近年甘肃省文物工作者考察,认为关址应设于小方盘城西11公里的马圈湾遗址西南0.6公里处的高地上。因和阗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汉书》等史籍屡屡言及此关。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均经此关。
❷隋唐玉门关,设于汉玉门关以东约400里许的唐瓜州晋昌县北的瓠河岸边, 即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南岸双塔堡附近。唐僧玄奘等即经此关西行。关城曾驻军五千。唐诗写及此关者不胜枚举。关墙夯筑,已坍,南北160米,东西155米,残宽3.5至4米,残高0.3至0.75米,东、西开门。周环护城河。散落大量素面灰陶片、碎砖块、石条、石磨残片等物。1958年修建双塔水库关城被淹没,每年冬季枯水时可露出水面。
❸五代宋初的玉门关,位于唐玉门关以东约400里的今嘉峪关市西北15公里许的石关峡,又名水关峡、黑山峡。敦煌遗书《西天路竟》(S.0383)、后晋高居诲《使于阗记》、宋曾公亮《武经总要》等记载此关。废于北宋仁宗景祐二年(1036)西夏占领河西走廊时。玉门关自汉迄宋,历时1140余年。

☚ 嘉峪关   阳关 ☛

玉门关

玉门关

唐胡曾的七言绝句。系作者的咏史诗之一。原诗是: “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臣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西戎,泛指西部少数民族; *天山,指唐代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以北一带的山脉; 定远,即*班超,曾封为定远侯。此诗赞扬班超出使西域的卓越功绩,也表现了他生还关内的愿望。

☚ 陇西   黄河 ☛
玉门关

玉门关

今名小方盘城,是丝绸之路必经关隘,为汉代玉门都尉的治所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面积30平方米。玉门关遗址平面呈方形,夯筑的城墙高9.7米,在西面城墙上辟一门。城附近的遗迹有长城、营垒、古塔、炮台等,遗物有木简、麻纸、简牍、积薪等。其中汉简、麻纸较为重要。在木简上标有“玉门都尉”的字样。勘测表明,该地的长城由沙砾石土夹芦苇间层叠压筑成,目的是增强其抗风蚀的能力,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长城。1988年,玉门关及其附近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居延遗址   建筑 ☛
玉门关

270 玉门关

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汉元狩二年至元鼎六年(前121—前111)设置,和阗玉由此输入中原,因称“玉门关”。关扼古代中西交通之主要门户,为丝绸之路南路必经关隘。关城呈方形,系黄胶土夯土版筑而成,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存墙高9.7米,东西墙下宽4米,南北墙下宽4.9米,上宽3.7米,总面积约633平方米,有西、北两座城门。关城西、北两面均有长城遗址。顺长城西行,间隔五或十里,便有一方形烽火台。1944年在附近的河仓城发现汉简并晋泰始十年(274)石碣一块。近年又有古代丝绸、麻布及粮食等出土,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 交河故城   西海郡故城遗址 ☛
玉门关

玉门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北依疏勒河。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1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因自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故名。有关城,平面呈方形,如盘。关城遗址面积约六百三十三平方米。城垣东西长二十四米,南北宽二十六点四米。北西两面有门,城堡西、北两面均有长城遗址,每隔五至十里筑一方形烽火台。玉门关于阳关同为通往西域及西亚的交通门户,出玉门关取北路,出阳关取南路。北朝时自今甘肃安西通哈密一道日益重要,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县东双塔堡附近。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渐兴,中国通西亚的陆路交通日见萧条,此关遂废圮。

玉门关遗址

☚ 函谷关   天井关 ☛

玉门关

即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汉武帝时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阳关在其东南。出玉门关为通往西域的北道,出阳关为其南道。六朝时期因通往今新疆哈密一线日趋重要,玉门关址移至今玉门市西北,原玉门关称为“故玉门关”。

玉门关

汉代长城西段重要关口。因古代西域之玉石经此运往内地而得名。 “丝绸之路”北路在此经过。历代名将率兵抗击外敌入侵,多出师玉门,足见军事地位之重要。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约70千米小方盘城。汉置关城,唐时东移(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宋以后渐废。这里大漠茫茫,人迹罕至。唐代王之涣《出塞》诗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今有公路通往敦煌。

玉门关

玉门关

参见 “长城关隘” 类 “玉门关” 条。

☚ 嘉峪关   阳关 ☛

玉门关

西汉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魏晋南北朝时关址东移至今甘肃安西县东双塔堡附近,后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