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犯罪行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犯罪行为违反刑事法律的规定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要件诸要素的核心。行为人没有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没有负刑事责任的根据。但它必须是受行为人本人的意识和意志的控制,出于行为人本人的意愿而实施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是精神病人,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发作期间,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不认为是犯罪行为。如果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行为。危害行为可以由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实施。前者是指行为人用积极的行为去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后者是指行为人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所应实施的行为。 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的“外化”或具体化、形象化。表现为犯罪人内部的观念、动机、意识等转化为外部的言辞、动作、表情的过程。参见“刑法学”中的“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指犯罪人在犯罪时表现于外部的具体活动。包括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作为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外在表现,对认定行为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具有决定意义。一般可以分作为或不作为两种形式。参见“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criminal act(/action) 犯罪行为criminal act(/behaviour);criminality 犯罪行为actus reus;commission of offence 犯罪行为criminal offence 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criminal behavior在刑法学上,指犯罪主体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危害社会、违反刑事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按表现方式,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是犯罪人以积极的行动实施的犯罪行为,称积极的犯罪行为;不作为是犯罪人以消极的不履行义务的方式实施的犯罪行为,称消极的犯罪行为。在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对犯罪行为的研究上,一般称为“违法犯罪行为”,除上述犯罪行为外,还包括: (1) 主体虽非出于过失或故意,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精神病人的杀人、放火等危害社会的行为。(2) 虽出自主体的故意和过失,并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但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3) 主体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但危害结果尚不严重,不构成犯罪,而应由其他行政法规处罚的行为。如偷盗少量财物,轻微伤害他人身体等。(4) 主体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与犯罪有关的违法行为。如吸毒、卖淫、嫖娼、赌博等。这种扩大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 犯罪心理痕迹 犯罪行为公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