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爱晚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爱晚亭》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一九二六春于麓山之崐涛亭 (1934年光明书店《麓山集》) 赏析爱晚亭建于清乾隆年间,在湖南长沙市湘江岸边的岳麓山腰。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后取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改 名为爱晚亭。那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宜人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流连忘返,题诗作画赞美胜景。这篇《爱晚亭》当是那些诗文中的佼佼者之一。 这篇文章的写法独具一格。就写景而言,它不是客观地写景,而是将自己置于景物之中,把自己当成景物的一部分,将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景一齐画了出来。文章写鸣蝉,写溪水,写新月,以特别的设问语气,将客观景物人格化,使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写自己在溪水中的倒影的“狂态”,写自己“跟着虾蟆跳”,写自己跟着鸟儿“唱歌”,写自己小憩的梦幻,更是置身于景物之中,使自己成为景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了。试想:在山青水秀景色可餐的爱晚亭旁,一个20岁的青春女郎,对着清溪里的倒影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娇态,跟虾蟆跳上跳下的活泼相,学着鸟儿唱歌的天真样,那在轻柔的白云和淡月之下、在青草之上酣睡的样子,确是给爱晚亭的景色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诱人的美。如果当时有另一人从不远处仰观爱晚亭的景色,那一定会以为此时的爱晚亭,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作者的构思和写法实在巧妙。 谢冰莹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文章的后半截所抒发的就是对人生的感慨。不过那写法也与众不同。作者用梦境作巧妙的过渡,显得自然而和谐。接着用八行诗一般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人生愿望。而每一愿望又和眼前的景物直接联系在一起。虽然说的是“无聊”、“烦闷”、“忧愤”、“悲歌”之类,然而,因为与淡月、流水、春风、鸣鸟、绿树联结着,仍是透着清新,显示着作者心地的纯洁。人生就是这样,“甜蜜而幸福”的童年生活不能长在,而人生的忧烦却会长久伴随。与青山绿水鸣鸟白云合为一体,也只能得到暂时的解脱。“狂态”只能表现于一时,而梦醒之后,还得回到现实中来。这大约就是作者所感慨的吧。然而作者毕竟是仁人之心,不失天真,所以她希望被她“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能在春风露珠的滋润之下“恢复原状”。 爱晚亭 爱晚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四周古枫参天。爱晚亭始建于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亭原为木结构,1862-1870年(清同治初)改为砖砌。 ☚ 云麓宫 舍利塔 ☛ 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麓山寺前。亭形为重檐八柱,朱栏绿瓦。亭畔为清风峡,双峰相夹,中有平壤,纵横十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深秋红叶满山。原名红叶亭。清乾隆五十年(1785),诗人袁枚游岳麓山,觉得亭前景象,恰似杜牧《山行》诗所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建议改名爱晚亭。当时岳麓书院山长罗典采纳此建议,于乾隆五十七年重建此亭时易名。但罗典轻视袁枚,重视毕沅,故其《留题书院诗》自注云:“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指湖广总督毕沅)名曰爱晚。”又为亭撰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上联指亭下的赫曦台,台后原有桃李坪;下联指亭上的白鹤泉。白鹤泉古碑跋云:“《岳麓志》:白鹤泉出青枫峡,味甘洌,冬夏不枯。”此联现刻于爱晚亭石柱。亭右侧,穿过枫林桥,有一小亭,亭中大方石上有“二南诗刻”。所刻二南诗,即宋代张栻(号南轩)写的《清风峡》与清代钱澧(号南园)的《九日岳麓山》。 ☚ 岳麓书院 麓山寺 ☛ 爱晚亭 爱晚亭座落于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小丘上,为清乾隆五十七年 (1792) 山长罗典所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因四周枫树成林,深秋枫叶红艳,清代人袁枚取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而为爱晚亭。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为毛泽东书。亭中方石上张南轩、钱南园游山七律二首,为晚清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所刻,题名“二南诗刻”。亭前石柱刻有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石有一小桥,为清枫桥,桥下小溪名兰溪。本世纪初,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在长沙求学期间,常来此学习、登山、露宿,探索革命真理。 ☚ 岳麓书院 麓山寺 ☛ 爱晚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青风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园林建筑之一。原名红叶亭、爱枫亭,皆因满谷古枫而得名。爱晚亭与安徽滁州琅琊山麓醉翁亭、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由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后湖广总督毕沅依唐诗人杜牧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意境,更名 “爱晚”。原为木结构。道光三年(1823)重建。同治四年(1865) 易以砖墙。同治七年(1868) 又改用石柱石栏。宣统三年 (1911) 重修刻石。1944年毁于日寇的轰炸。1952年按原貌迁建于此。1987、2001年维修。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石木结构,平面呈方形,八柱,重檐攒尖顶,碧瓦石栏,亭中彩绘藻井。亭额“爱晚亭” 三字为毛泽东手书。亭前石柱刻联: “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罗典原作,程颂万修订。亭下有地坪山塘。亭后两条小溪自幽壑中潺潺而来,溪旁多芳兰,古称“兰涧”、“石濑”胜景。毛泽东早年寄寓岳麓书院半学斋时,常与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学友聚首亭中,纵论时势,探求真理。亭右后有清风泉。亭左后枫林桥连一六方型茅亭,名枫林亭。1952年筑。1981年重建。亭中置方石,上刻有程颂万书 “放鹤”二字和张栻 (南轩) 和钱澧 (南园) 游山七律诗,名 “二南诗刻”。该石于清宣统三年 (1911) 刻置爱晚亭中。1952年移至现址。附近有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肖伟墓、张辉瓒墓等。 ☚ 屈子祠 舍利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