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具发展史historical developmentof processing implements多数谷物须加工去壳或磨碎后才宜于食用。最早的加工方法可能是舂打,之后方为碾磨。 目前发现最早的加工工具是石磨盘。最早的石磨盘就是一块较大的平坦石头,将谷物放在石上,再用一块较小的石头来碾磨脱壳以取得米粒。早在采集时代,人们就已经用这种原始的石磨盘来加工采集来的野生谷物。当农业发生以后,这种加工工具就得到迅速发展。 《周易·系辞》有“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的记载。考古发现的实物,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杵臼,距今六千多年。更早的杵臼因是木杵地臼,难以保存,故不易发现,因此杵臼的历史不一定比石磨盘晚。 中国的粮食加工工具在春秋时期有重大的突破。这就是旋转型石磨的发明。磨是连续运作,故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一直为后代所沿用。石磨的出现,很快就淘汰了原始的石磨盘。它可将小麦磨成面粉,将大豆磨成豆浆,从而使中国的饮食习惯从粒食发展为面食,也促使小麦和大豆种植的发展。 石磨在汉代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全国各地的汉墓几乎都有石磨或陶磨模型的出土。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一件大型石磨,旁边还有一具牲畜遗骸,说明汉代已出现了畜力牵引的石磨。汉代粮食加工工具的另一成就是碓的发明。碓是从杵臼发展而来,利用杠杆原理,它比用手持杵舂臼要省力得多。据西汉《桓子新论》记载:“宓牺之制杵臼,万民以济。及后人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可知汉代不但有用脚踩踏的碓,而且还发明了用畜力和水力驱动的碓。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粮食加工工具方面有新的发展,主要是水磨、水碾的发明和推广。如《南史·祖冲之传》:“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洛阳伽蓝记》卷三:“𥗇硙舂簸,皆用水功。”碾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加工工具。它是在一个木制或石砌的圆台,周围砌成石槽。 台中心装轴,用一根木棍装上轮架在轴上,由人或牲口牵引,沿着圆槽回转,碾轧槽中的谷物。利用水力来驱动的碾磨,其功效高于畜力牵引的碾磨。此外,当时还发明一种在车上使用的碓磨和一牛驱动的牛转连磨。 唐代在水碾方面有所创新,如制造用一个水轮带动五个碾轮的大型水碾。《旧唐书·高力士传》:“于京城西北截沣水作碾,并转五轮,日破麦三百斛。”可见其功效非常之高。宋元时期创制了利用风力的风磨,一个水轮带动两个水磨的连二水磨,一个大水轮带动九个磨的水转连磨,一个水轮带动两个船上石磨的船磨,专门用于筛面粉的脚打罗和水击面罗以及用一个水轮可兼具碾、磨、砻三种功用的水轮三事等等。中国粮食加工机械发展到此已达顶峰,明清时期只是继承宋元的成果,无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