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爱尔维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爱尔维修1715—1771Claude Adrien Helvetius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出身于巴黎的宫廷医生家庭。曾任总包税官和皇后的司膳大臣。与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过往密切。1758年发表主要著作《精神论》,遭到封建统治当局和天主教会的围攻,次年议会通过决议焚毁此书。否定上帝的存在,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但又把运动看作只是数量的变化,不承认有质的飞跃。在认识论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感觉论,但夸大感觉的作用,提出“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感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并从感觉主义理论出发,提出“自爱”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伦理思想,认为“自爱”是人的永恒不变的天性,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准则”。他把伦理学和政治学结合,认为人生而平等,一切差别来自后天,从而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教育万能。这些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系统的社会伦理根据,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还有《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爱尔维修1715—1771Claude Adrien HelVetius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1715年出生于一个显贵的宫廷医师家庭。14岁时就读于路易十四专科学校。厌恶宗教教条,喜欢思想清新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特别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1738年担任了总包税官,成为显赫的富翁。后与狄德罗、拉梅特里、霍尔巴赫等启蒙思想家一起,从事启蒙思想的宣传活动。主要著作有《论精神》、《论幸福》、《论人》等。认为人作为能感受外界事物作用的存在者,其一切感觉、思想感情都取决于外部对象对我们感官的作用。人能够感受外部事物的作用而产生快乐或痛苦感觉,生理机制决定人必然是趋乐避苦的。趋乐避苦和自爱利己是人的永恒本性,人的所有欲望、感情和精神都来自爱心,这些是道德的唯一基础。爱尔维修从他的人性论出发,还对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猛烈抨击。认为宗教道德否定情欲的积极作用,使人们陷于懒惰和麻木不仁之中,扼杀了人们追求幸福和现实利益的创造性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和民族停滞不前,使个人既无幸福又无道德。他认为,情欲促使人去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引导人们横越大洋、填满山谷、开凿道路、建造金字塔,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所有的情欲中,他特别推崇爱情,说它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从人的利己本性出发,认为利益不仅决定人的道德观念,也决定人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所以,利益是人们判断道德的标准。美德是随时代与民族的不同而不同的,但它们的客观标准则是共同的,即社会利益。认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是不矛盾的。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促进社会利益就是增加个人利益;而个人利益的满足,也会促进社会利益的发展。人们追求个人利益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是正当而合理的利益;否则,则应当受到谴责。强调利己心本来是合乎道德的,至于历史和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利己心把人引向罪恶的现象,是由于对个人利益缺乏正确理解造成的。为了使人有道德和幸福,就必须改善法律、政治制度和教育。这样,爱尔维修从伦理学引出了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结论。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1715年1月26日生,1771年12月26日去世。1738~1751年任总包税官。1751年婚后从事科学工作。1758年完成《精神论》,当时受到批评,他3次声明收回此书。1764年访问英国,1765年赴柏林,1767年完成《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 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立法和教育是改造环境的途径。但他又认为立法和教育的好坏取决于立法者和教育者,“人的观念决定环境”,因此提出教育万能的主张。参见“哲学”中的“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认为人有自爱和趋乐避苦的天性,是思想和行为的本源,也是道德的基础。主张正确理解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强调环境和教育对道德的影响。伦理思想主要见于《论精神》和《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参见“哲学”中的“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1715—1771Claude Adrien Helvetius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原则,但片面地把感觉绝对化,认为一切精神能力都可以归结为感觉能力,感觉是绝对可靠的。重视社会生活的研究,提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的论断。但把政治、法律制度看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断言改变社会环境,须从立法和教育入手。但立法和教育的好坏又取决于立法者和教育者,主张教育万能,归根结底是坚持“意见支配世界”。对伦理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认为利益原则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动力,但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结合的行为才是道德的,他所谓“公共利益”实际就是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主要著作有《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等。参见“伦理学”、“教育”中的“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1715——1771Helve'tius18世纪法国唯物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父是宫廷医生。做过总包税官。1751年辞去总包税官职务,专门从事学术活动,投身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赞扬“他的唯物主义具有真正法国的性质”。由于他的书反对基督教义,被教会下令烧毁,主要著作有:《论精神》、《论人》,长诗《幸福》等。 ☚ 拉美特利 狄德罗 ☛ 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1715—1771Claude Adrien Helvétius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生于巴黎。毕业于耶稣会办的专科学校,曾任总包税官。因痛恨封建制度,辞去官职,专心著述,并和狄德罗、霍尔马特等人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 (1) 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记忆、判断等心理作用都只是感觉,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接触范围广阔,因而感性印象比动物多。(2) 把情感看作感觉,并把感觉、情感与需要联系起来,丰富了法国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著作有《精神论》(1758年)、《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1773年)。 ☚ 狄德罗 孔狄亚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