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熟性育种breeding for maturity利用作物种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速度的差异,采用相应的育种方法,选育成熟性不同新品种的技术。目前熟性育种的重点是春季蔬菜早熟品种的选育,以及部分蔬菜适于不同季节栽培的早、中、晚熟配套品种的选育。选育具有不同熟性的蔬菜品种,以适应不同栽培目的和栽培方式是调节蔬菜供应期,实现周年均衡供应的措施之一。 熟性性状构成 蔬菜作物的熟性分为商品成熟和生物学成熟两种。除西瓜、甜瓜等蔬菜商品成熟与生物学成熟相一致外,多数蔬菜如茄子、菜豆、豇豆、丝瓜、黄瓜等其商品成熟与生物学成熟不一致。熟性育种应以商品成熟期为主要研究指标。 影响果菜熟性的性状,包括始花节位高低,现蕾开花早晚,果实生长发育快慢等因素,同时还与株型、分枝习性有关,通常是节间短、矮生、自封顶品种表现早熟。部分果菜果实转色及内含营养转化快慢也是重要因素。上述各性状对品种熟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早开花品种或矮生品种并不一定都早熟,熟性往往是各有关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受温度、光照等条件的制约。低温下茎叶生长快、花芽分化早、光合产物积累多、果实发育迅速的品种表现早熟。品种熟性与温度的关系常用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衡量。一些蔬菜的熟性表现受光周期的影响很大。如短日性的南瓜、豇豆品种,由低纬度地区引入高纬度地区,常表现晚熟,或不能正常结实。 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蔬菜,秋季栽培的早熟品种要求对高温、高湿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有较强的光合积累能力,同时有关的植物学性状也具一定特点,如早熟白菜多具外叶数少、2/5叶序、个体较小; 萝卜叶丛小、肉质根生长速度快等性状。秋季栽培的晚熟品种的有关性状是株形大、叶数多、生长期长、个体较大。晚熟品种还需注意品种的耐贮性。春季栽培的早熟品种则应具备较强的耐寒性和对低温条件的适应性; 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冬性,以营养器官为产品的蔬菜不易发生先期抽薹。中、晚熟品种,因产品形成期已进入夏季,还应具备耐热、抗病、不易腐烂等性状。 育种特点 蔬菜品种的熟性由多性状构成,每一性状又常为多基因控制,遗传性复杂。如番茄开花期为多基因控制,早开花是不完全显性; 早熟性至少是4对或5对基因控制,早熟对晚熟表现为不完全显性。番茄、黄瓜、结球甘蓝等蔬菜,两个熟性差异较大的亲本杂交,F1大多是中间偏早; 两个熟期相近的亲本杂交,F1的熟性往往早于双亲;两个早熟的亲本杂交,F1早熟性超亲者不多,但多数组合F1的早期产量超过双亲,表现杂种优势。在番茄种质的研究中,发现rin,nor,Nr及alc等基因,番茄品种只要具备上述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即能抑制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的产生,使果实成熟延缓,从而延长收获期和贮藏期。 获得不同熟性的育种材料,要广泛搜集种质资源,并在相应的栽培条件下种植,进行连续的定向单株选择; 也可以通过有性杂交等方式,导入控制熟性的有关基因; 异花授粉蔬菜通过连续自交,在后代分离材料中,可选得不同熟性的自交系。黄瓜等瓜类蔬菜,随自交代数增加生活力衰退,会引起雌花节位上升,熟性推迟; 但一经杂交,雌花节位即降低,早熟性恢复。 熟性育种的程序和途径与其他目标的育种相同。根据早熟性杂种优势的存在,茄果类、瓜类、白菜类、根菜类等蔬菜通过一代杂种育种,可望育成早熟新品种。番茄等蔬菜通过有性杂交,使早熟性构成性状互补,育成早熟品种,也是可行的途径。对果菜类早熟育种材料和新育成的早熟品种,须在早熟栽培条件下,以商品成熟果实始收期和早期产量为主要指标进行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