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处理常规方式
由水、永久性或间歇性处于饱和状态下的基质及水生生物所组成,具有较高生产力和较大活性的生态系统处理方式。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工程化的沼泽地。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布水方式的不同或水在系统中流动方式不同,一般可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人工湿地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对氢、磷等营养物质去除能力强、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技术含量低、维护管理方便、耐冲击负荷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和具有美学价值等优点。湿地处理常规方式主要有:
❶表面流人工湿地。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增加停留时间,以蛇字型流向设置,以保证布水均匀和一定的推流效果。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避免出现水流死区。通过植物来吸收大量的氨氮。此类型湿地对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不少于90%。
❷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填充煤渣等吸附性强的填料,去除无机磷与总磷的效果较好。
❸综合生物塘。综合水生生物处理,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外,具有生态和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