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养殖业
利用湿地资源饲养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根据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行业。湿地养殖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多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
湿地养殖业的主要特点是: 其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密切关系,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湿地养殖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湿地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养殖业发展; 湿地养殖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且易于腐坏,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配合; 湿地养殖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发展湿地养殖业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❶以湿地舍饲为主的畜牧业。湿地农区养殖业的特点是: 一是以耗粮型养殖业为主。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农产品、饲料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湿地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二是兼用型养殖业比较发达。如乳役兼用或肉役兼用的养牛业、养马业和养驴业等。三是以湿地舍饲为主。除了在农作物收获后进行短期茬地放牧外,其余时间均在畜舍内进行人工饲养。四是饲料费用占的比重较高,一般占畜牧费的65%以上。能充分实现农牧结合,经营管理较为细致,生产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主要是农家副业,还有国有牧场和养殖专业户。农区养殖业仍是中国养殖业的主要部分。
❷利用湿地的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草地养殖业。我国湿地草地从植物群落着生的性质,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三类; 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我国湿地草地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是草地资源退化、养殖业生产力水平低。除经营方式不够先进外,也与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关。发展湿地草地养殖业的主要途径是: 改良草地,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建设牲畜棚圈,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