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湖北大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

又称打鼓说书、南路子,流传于湖北黄陂、孝感、麻城、新洲、黄冈及武汉等地。相传清道光末年,犁铧大鼓艺人丁海洲(人称丁铁板)首先将此种形式引入湖北。因其用 “京腔” 演唱,故当时又称打鼓京腔。同治年间,鼓书艺人黄玉山、赵保定、李世雅、胡少甫等人为了便于在当地传唱,始将京腔改用当地方言,大鼓改为小鼓,以云板取代犁铧尖击节,遂形成了富有湖北地方特色的鼓书品种。湖北大鼓的演出形式为演员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用鼓签击鼓边与鼓面,并辅以简单的表演动作。中、长篇书目以说为主,说唱相间,无弦乐伴奏。每说唱到书目段落处,均要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其鼓板点子十分丰富。短篇目以唱为主,仅有少量 “夹白”,1958年以后增加了二胡、三弦伴奏。湖北大鼓的主腔为四平调,唱词七字句、十字句为主,两句一番(段)或四句一番。40年代以后又由四平调衍变出快四平、慢四平、四平悲腔、四平流水等不同的板式与唱腔。长篇书目如:《三国演义》、《李自成》等;中篇书目如:《杨门女将》、《白蛇传》;短篇曲目有《聚宝盆》、《木兰从军》等;新曲目有《新儿女英雄传》、《血泪仇》、《丰收场上》等。


湖北大鼓演出形式

☚ 湖北小曲   恩施扬琴 ☛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

原名打鼓说书,主要流行于湖北武汉、黄陂、孝感、浠水等地。清道光末年由北方“大鼓”传入湖北后演化发展成的一种说唱曲艺艺术,并逐渐形成“南”、“北”两个流派。通常一人一台戏,自击书鼓、云板,说今唱古。1958年起,演短篇曲目时另有二胡、三弦等乐器伴奏,以唱为主。演中长篇曲目时,仍不加弦乐,说唱并重。唱腔基本曲调为“四平调”,吸收了湖北风俗歌“彩莲船调”、“踩高跷调”等旋律音调。传统曲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演义小说,有《木兰从军》、《岳飞传》等200多个曲目。如今常人小事,新人新事,均可入其曲目。湖北大鼓语言生动通俗,具有浓郁地方气息。

☚ 表演艺术   楚剧 ☛
000042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