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昭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昭陵

清昭陵

为清初“关外三陵”之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旧城北郊,又称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墓。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即后金汗位,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攻打明朝的战争中充分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为清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昭陵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坐北朝南,陵区面积达18万平方米。整个布局分三部分:以下马碑到正红门为第一部分,依次是华表、石狮、三孔石桥、四柱三楼仿木构青石牌坊。正红门前东、西两侧是更衣亭、宰牲亭和馔造房等建筑,门两侧墙上镶嵌着形象生动的琉璃蟠龙;第二部分从正红门至方城,门内神道两侧依次立华表两对、狮、麒麟、獬豸、骆驼、马、象等六对石兽和大望柱一对,其中的一对石马是依清太宗的爱骑“大白”、“小白”形象雕成。其北正中是乾隆时建的重檐歇山式碑楼,内立“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楼东侧是供守陵官兵使用的茶膳房等建筑;第三部分是相连接的方城和宝城,方城正门叫隆恩门,城正中是坐落于仰莲须弥式台基上的隆恩殿,重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殿顶正中镶琉璃宝珠三颗。殿南两侧为东西配殿,殿北为石柱门、石五供、洞门和明楼,楼中立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四隅均有角楼,城北连接圆形宝城,宝城正中是半圆形突起的宝顶,其下是地宫。宝城以北是呈半环形拱卫的隆叶山,系人工堆成。昭陵在关外三陵中形制最完整,现已辟为北陵公园向游人开放。1982年清昭陵成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清福陵   建筑 ☛
清昭陵

清昭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旧城之北,故亦称北陵。为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汗吉特氏的陵墓,是清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崇德八年(1643)始建,顺治八年(1651)竣工。陵园平地构造,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300米。周围有砖缭墙。主要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上,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标志建筑为正红门。正红门位于南墙正中,面阔3间,硬山顶覆黄琉璃瓦,两侧墙上镶嵌琉璃蟠龙。正红门外自南向北依次为下马碑,1对华表、1双石狮、三孔石桥、青石雕四柱三楼牌坊;东院有更衣亭,西院有宰牲亭。正红门内参道两侧有华表1对,石兽6双,其中一对石马,一名“大白”,一名“小白”,传为皇太极生前坐骑。北部正中有碑楼,内立康熙手书“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后部主体建筑由方城、月牙城和宝城组成。方城为城堡式,南墙正中设券门,上建门楼,黄琉璃瓦歇山顶;城四隅建角楼,皆重檐十字脊,黄琉璃瓦顶。方城中心建隆恩殿于仰覆莲须弥座台基上,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正中镶琉璃宝珠三颗。殿前御道和台周栏杆雕有海水云龙、花卉等图案,工艺甚精。方城北面辟券门,上建明楼,内立“太宗文皇帝之陵 石碑。方城后面有月牙城和宝城。宝城中间的宝顶之下,是太宗与皇后的地下宫殿。宝城后有人工堆砌的假山,顺治八年(1651)命名为隆业山。昭陵一带松柏葱茏,花草繁茂,景色清幽肃穆。清人苗君稷《秋日望昭陵》有“龙蟠翠嶂郁岩峣,路夹苍松白玉桥”之咏。现已辟为北陵公园,为沈阳市内重要游览区。

☚ 清福陵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
000010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