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清圣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清圣祖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清代皇帝。世祖第三子。1661—1722年在位。八岁即位。年号康熙, 故亦称康熙帝。即位初,贵族鼇拜等专权擅政, 继续推行圈地,广大农民被迫流亡,吴三桂等三藩也逐渐形成为割据势力。康熙在祖母的帮助下, 于康熙八年(1669) 亲政后, 逮捕鼇拜, 革职拘禁, 并处死其党羽,夺回权力,立即宣布“永停圈地”。继下令削藩。二十年平定三藩叛乱,统一西南各省。二十二年降服郑克塽,统一台湾地区,并驻兵屯守,备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二十九至三十六年,三次击败噶尔丹, 统一漠北地区。五十九年进军西藏,驱逐准噶尔,重新统一西藏地区。六十一年进军乌鲁木齐。在加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同时, 二十四年出兵驱逐盘踞黑龙江流域雅克萨城的沙俄侵略军,遏止了沙俄侵华野心。二十八年派索额图与俄国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之间东段边界。在位期间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兴修水利,奖励垦殖,蠲免赋税,节省开支,提倡节约。屡兴黄河大工, 减轻水患。陆续兴修南方水利工程, 保证大运河畅通。熟读四书五经,喜阅《资治通鉴》,提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词科、明史馆,使人编纂《全唐诗》、《清文鉴》、《字典》、《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书籍。曾组织人力进行土地测量,历三十余年。五十五年制成《星舆全览图》。曾兴《南山集》狱、《明史》狱等文字狱, 加强思想控制。又镇压台湾朱一贵农民起义。五十一年,颁布法令,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办法,借以保证赋税收入。统治时期, 史称 “升平盛世”。 清圣祖 清圣祖即玄烨,见该条。 清圣祖 清圣祖1654—1722即玄烨,满族,姓爱新觉罗氏。世祖福临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生于景仁宫。十八年正月世祖死,继立为帝,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时年八岁。初即位由遗诏所定四大臣辅政。然而贵族鳌拜等专擅朝政,强行更换圈占的土地,致使广大农民抛荒不耕。康熙六年(1667) 亲政,八年智擒鳌拜,自握政柄。为安定畿辅,下令停止圈地。以三藩,河务、漕运三大事书宫中柱上,日夜筹思解决办法。为消除分裂,巩固边疆,完成统一大业,毅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 二十二年降服郑克塽,统一台湾; 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准葛尔部噶尔丹分裂势力,安定了漠北地区; 六十一年进军乌鲁木齐,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对西方殖民势力的东侵,也给予沉重的打击。二十四年雅克萨之战,驱逐了盘踞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二十八年派索额图与俄国在平等基础上订立 《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为了 “济运通漕”,任用靳辅大举治理黄河,前后十余年,使水归故道,漕运无阻。并继续兴修南方水利工程。多次蠲免赋税,康熙元年至四十四年零星蠲免钱粮九千余万两。五十一年规定各省分别免钱粮一年,“免业主七分,佃户三分”,五十一年宣布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能正确对待传来的西学,曾用传教士参与修改历法,进行土地测量,绘制《皇舆全图》。他本人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好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知识。提倡文学、优容文人,先后组织编纂《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籍,倡导程朱理学,辑刊《朱子全书》。曾兴《明史》 和《南山集》等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在位六十一年,开创了 “康乾盛世”。六十一年十一月病死于北京畅春园 (今海淀) 行宫,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景陵(今河北遵化)。有皇后四人,皇贵妃三人,妃嫔四十八人。有皇子三十六人,长成的有二十四人。曾两次废立太子允礽,死前未立储君。有女二十人,长成的有八人。 ☚ 清世祖 清世宗 ☛ 清圣祖1654—1722清代皇帝(1661—1722)。玄烨,世祖第三子。八岁即位,年号康熙。初由鳌拜专权,亲政后拘鳌拜,削强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统治期间,于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订立《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部三次叛乱,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统一。经济上废圈地,治黄河,发展农业,奖励垦荒。康熙五十一年令征收赋税以康熙五十年人口为准,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思想文化上提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词科及明史馆,绘《皇舆全图》,编《全唐诗》及《康熙字典》。统治时期为清王朝强盛时期。 清圣祖 清圣祖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清代皇帝。8岁即位,年号康熙。初由鳌拜专权,于13岁时(1667) 亲政。十二年(1673)下令削藩,经过8年战争,终于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加强了对云,贵、闽广大地区的控制。二十二年(1683),派施琅率兵降服台湾郑氏政权,并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巩固了东南沿海边防。二十四年(1685) 派都统彭春等领兵反击盘踞雅克萨城的沙俄军队。二十八年(1689)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沙俄谈判,签订了 《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1690年、1696年和1697年三次亲征,转战大漠南北,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五十七年(1718)和五十九年(1720)两次派兵人藏,消灭了叛军,派官兵驻防,任命康济鼐管理前藏,颇罗鼐管理后藏。康熙帝进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和抗击外国的入侵,对维护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作出了贡献。同时,重视发展社会经济,严令停止圈地,禁止“投充”,放宽“逃入法”,将明代藩王庄田改为“更名田”,奖励垦荒。任命靳辅、陈潢等人治理黄河,保证大运河畅通。为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康熙五十一年 (1712) 颁布了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额为准征收赋税,为以后推行摊丁入亩奠定了基础,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崇尚孔孟理论,提倡程朱理学。对反清复明思想严厉打击,曾兴“明史案”、“南山集案”等文字狱。 ☚ 顾炎武 三藩之乱 ☛ 清圣祖即“玄烨”(622页)。 清圣祖见 玄燁 清圣祖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烨(音叶ye)。满族。清世祖第三子。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即位时年仅八岁,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667)十八岁亲政,但鳌拜继续专擅朝政。一年后,智除鳌拜, 夺回大权。十二年(1673),下令削藩。历经八年战争,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置县。二十五年(1685),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了沙俄的进犯。二十八年(1689),与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两国东段边界。三次领兵镇压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里通沙俄的叛乱。晚年,派兵入藏,驱逐策妄阿拉布坦势力,设置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喇嘛为西藏宗教首领。在位期间,曾下诏停止圈地;将明朝藩王庄田改为民田,称“更名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蠲免钱粮;将励垦荒,廷长起科年限;兴修水利,任用靳辅治理黄河,以减轻水患,保证大运河的畅通。提倡“利商便民”,开放海禁,允许商民出洋贸易;并六次南巡,以加强满汉地主的团结。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等,社会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又开博学鸿词科,招揽人才,提倡程朱理学,加强思想统治;屡兴文字狱,镇压反清思想。他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无不研读,对数学、天文、水利等自然科学也有涉猎,并主持修《明史》,编纂《全唐诗》、 《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六十一年(1722)死,葬景陵,谥号仁皇帝,庙号圣祖。(参考图574-57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