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尼克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尼克索

尼克索1869~1954

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石匠家庭。1893年开始文学创作。他做过教师,曾参加工人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走了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尼克索是丹麦无产阶级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他早期的作品包含着对社会进行批判的内容,大多表现失业者、流浪者、海员、工匠等下层人民的生活,广泛反映了丹麦的社会面貌。
尼克索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 《征服者贝莱》(1906~1910)反映了丹麦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带有自传性质。这部小说激起了读者对于深重压迫的认识和义愤。1917至1921年,尼克索又发表长篇小说《蒂特: 人的女儿》。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少女受压迫的一生,把劳动妇女作为主人公。蒂特是私生女,深受歧视,后来又被人欺骗和遗弃,经历了一系列不幸的命运后早死。作者表明如果不进行革命社会就没有希望,同时也表明人民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

☚ 安徒生   2.丹麦文学作品 ☛

尼克索1869—1954Martin Andersen Nexo

丹麦作家。生于哥本哈根一个工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并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创作的短、中篇小说,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反抗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版了《狄蒂——人类的孩子》、《赤色分子马尔顿》等长篇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丑恶嘴脸,歌颂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力量,指出革命是求解放的唯一道路。是丹麦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有“丹麦的高尔基”之称。

尼克索

尼克索1869~1954

丹麦作家。原名马丁·安德逊。生于石匠家庭。童年时外出做工,中学毕业后任教师,参加工人运动,受十月革命影响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为丹麦共产党缔造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流亡瑞典、苏联。战后回国受反动势力迫害,1951年移居民主德国,病逝于德累斯顿。他从1893年起开始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作品是带有半自传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征服者贝莱》 (1910),描写同名主人公生于贫困的雇工家庭,度过了艰苦的童年,后到哥本哈根谋生,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加入激进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了90年代的大罢工,被捕入狱多年,出狱后思想消极。小说展示了资产阶级的丑恶面貌和丹麦工人运动的兴起过程,批判了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路线,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另一部长篇小说《蒂特——人的孩子》(1921,中译“蒂特,人的女儿”)叙述同名女主人公、庄园主私生女从小深受歧视,后遭诱骗和遗弃,25岁即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的悲惨命运,反映了丹麦广大劳动妇女的辛酸和苦难。长篇小说《红色的莫尔顿》 (1948)是《贝莱》的续篇,但与动摇的贝莱不同,主人公莫尔顿在阶级斗争的实践和苏联革命的鼓舞下坚持革命道路,终于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和革命英雄人物。尼克索的小说奠定了丹麦无产阶级文学的基础。

☚ 斯特林堡   玩偶之家 ☛
尼克索

尼克索1869—1954Nexф

丹麦作家。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工人家庭。他自小就给人干活,做过牧童、报童、农场雇工、鞋匠和泥瓦匠等,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后参加工人运动。他是1920年成立的丹麦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法西斯时期被捕,后逃出监狱,从瑞典流亡苏联,战后返回祖国。他从1893年开始文学生涯,60多年中发表过大量的政论、演说、诗歌、剧本和小说。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集《阴影》和中篇小说《生命的代价》、《母亲》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现实痛苦生活,并提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他的著名作品是长篇小说《征服者贝莱》、《普通人狄蒂》和《红色的莫尔顿》三部曲,它描写了丹麦人民的解放斗争,并具有自传性质。小说围绕马克思主义者莫尔顿和机会主义者贝莱这两个中心人物的活动展开,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丹麦的社会生活、90年代的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法西斯侵占丹麦,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丹麦的社会情况;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的摧残,谴责了机会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危害。三部曲的第三部未能完成。尼克索的小说政论性强,细节描写真实,但过分注重社会经济情况的叙述,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较少。

☚ 勃兰兑斯   易卜生 ☛
000009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