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洪灵菲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洪灵菲1902—1933广东潮安人 洪灵菲
洪灵菲
洪灵菲 洪灵菲1901—1933小说家。笔名林曼青、李铁郎等。广东潮州人。1924年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发表了《别后》《爱的迷途》等作品。1926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遭广东政府通缉,被迫流亡新加坡等地。后回到上海,与戴平万等人组织“我们社”,出版《我们》月刊,开始了创作生涯。1930年“左联”成立时任常委。1932年在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工作。1933年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他的小说大都反映农民对封建势力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描写青年革命者的斗争活动、困顿境遇和爱情故事,有好多是他自己生活的写照。著有长篇小说《前线》《流亡》《转变》,中篇小说《大海》,短篇小说集有《归家》等,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赌徒》。有《洪灵菲选集》。 ☚ 王礼锡 王鲁彦 ☛ 洪灵菲 洪灵菲1903—1933原名洪树森,学名洪伦修。笔名有林曼青、李铁郎、林荫南等。广东潮安人。幼时家境清贫。九岁入学前在家从事农村劳动。十六岁进入潮州金山中学,在校时接触到新文化运动的书刊。中学毕业后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共产党员身份参与国民党的大革命活动。1926年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进入国民党中央海外部任职。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遭国民党政府通缉,曾被捕入狱,获释后流亡南洋新加坡、泰国一带,历尽艰辛苦楚。不久经香港回到上海,恢复党的关系,继续进行地下工作,同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28年先后加入太阳社并筹组我们社,参加《太阳》和《我们》月刊的编辑工作。从1927年流亡生活开始到1930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流亡》、《前线》、《转变》三部曲,中、短篇小说集《归家》、《长征》、《家信》(1929年),《大海》(1930年)等一百余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以青年革命者为主人公,描写他们在斗争中的艰苦历程和爱情纠葛,有好多是作者自己生活的投影。《流亡》等作品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反响。《大海》的发表,显示了作家创作上新的进展。作品表现了农民从自发性的反抗,进而在苏维埃政权下实行有组织的斗争。1930年“左联”成立,他是发起人和筹建者,后当选为七名常委之一。他又是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重要成员。这期间他还出版了小说集《明朝》、《气力出卖者》(1931年)等。此外,他还在《太阳》、《我们》等杂志上,发表了一批有关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的文章,翻译了高尔基的《我的童年》、《赌徒》,以及巴比塞、辛克莱、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1933年从上海到北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同年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 ☚ 洪为法 宣伯超 ☛ 洪灵菲1901—1933作家。原名伦修,广东潮安人。曾任“左联”常务委员。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气力出卖者》,长篇小说《流亡》、《前线》和《转变》。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