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泽泻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泽泻汤

❶《金匮要略》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水煎,分二次服。功能健脾利水。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
❷《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泽泻、黄芩、白鲜皮、茵陈、阿胶 (炒燥)各一两,炙甘草三分。为末,每服一钱半匕,空腹米饮调下,日二次。治酒黄,病人五脏积热,面赤,妄言妄语,昏沉错乱,目中黄色。

泽泻汤 《金匮要略》卷中

【组方药物】 泽泻25克 白术10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主要功效】 健脾利水。
【适应病证】 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今用于耳源性眩晕。
【方义分析】 水浊内停,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上冒而生眩晕。故以泽泻利水除饮,白术健脾制水。水湿除则眩晕平。
【编者按语】 本方治内耳眩晕效果明显,《新医药学杂志》1976,5期和《中医杂志》1981,7期,均有治验报告,可资参考。但其用量当用至20~30克,轻则无效。


泽泻汤 《千金要方》卷二十

【组方药物】 泽泻 半夏 柴胡 生姜各9克 地骨皮15克 石膏24克 竹叶15克 莼心15克 茯苓 人参各6克 甘草 桂心各3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取饮片。以水12升,煮取3.6升,分5次服(一云水6升煮取1.8升,分3次服)。
【主要功效】 通脉泻热。
【适应病证】 上焦有热,食后出汗,面、背、身中皆热,名曰漏气。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泽泻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二

【组方药物】 泽泻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 决明子(微炒) 大黄(锉,炒)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 枳实(去瓤,麸炒) 芍药各30克 栀子仁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 黄柏(去粗皮) 细辛(去苗叶) 白术各15克 柴胡120克(去苗) 桑根白皮60克(锉,炙) 青箱子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8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硝1克,食后、临卧温服,1日2次。
【适应病证】 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泽泻汤 《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五

【组方药物】 泽泻45克 熟干地黄60克(焙) 五味子 丹参 玄参 防风(去叉) 桂(去粗皮) 人参 当归(切,焙)各45克 白茯苓(去黑皮) 石斛(去根) 地骨皮各60克 磁石90克(煅,醋淬7遍)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甘草(炙) 黄芪(锉) 菖蒲(米泔浸1宿,锉,焙)各45克
【制剂用法】 上药17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适应病证】 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泽泻汤zé xiè tāng

方剂名。《本草纲目》草部第19卷泽泻。
【方源】仲景方。
【组成、用法】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水二升,煮一升,分二服。
【功用主治】支饮苦冒。

泽泻汤

泽泻汤

本方出自 《金匮要略方论·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方由泽泻五两,白术二两组成。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功能健脾利水。主治心下有支饮,常苦眩晕,头如物冒,或咳逆倚息,舌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弦者。本方所治之眩晕,证属脾虚水饮内停,饮邪上犯头目所致。治宜健脾利水,使水去饮化,则饮邪不致上犯。方中泽泻利水渗湿,领水饮之气下走; 白术健脾燥湿,以化饮邪,有崇土制水之妙。两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之效,使既生的饮邪得以渗利,脾旺又可防水湿内停,如此则无以上犯头目,而眩晕可除。清人林礼丰认为“夫心下有支饮,则饮邪上蒙于心,心阳被遏,不能上会于巅,故有头冒目眩之病,……。盖泽泻气味甘寒,生于水中,得水阴之气,而能制水,……领水饮之气以下走。然犹恐水气下而复上,故用白术之甘温,崇土制水者以堵之,犹治水者之必筑堤防也。” 可见本方药虽二味,但标本兼顾,配合严谨。临床用治饮邪上犯头目眩晕,以头目冒眩,舌胖苔滑,脉沉弦为辨证要点。临床上亦有用本方加味,治疗耳源性眩晕。

☚ 五苓散   春泽汤 ☛
000038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