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枯竭河流因水源减少,逐步干涸的现象。中国西部地区,以新疆、甘肃等省(区)较严重;而且大多与湖泊萎缩或绿洲的消失或消亡同步进行。大部分枯竭的河段都出现在河流的下游,就是因为:❶河流的中上段建坝拦水、开渠引水过度有关。如新疆的塔里木河,因为1952年在尉犁修筑了塔里木河大坝,1972年又在大西海子水库下游泄水,使塔里木河流量极度减少,至英苏即完全断流,并导致台特马湖的干涸。孔雀河也因中上游截留水量大增,下游水量极少,使罗布泊日趋缩小,至1964年干涸。乌伦古河因中、下游大量分流引水,进行农业垦殖,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灌溉4万hm2以上,使河流水量大减;1975年又修福海水库,蓄水量达1.7亿m3,使河流输入乌伦古湖的水量入不敷出,湖水面积逐年缩小。甘肃省弱水河,在1960年于其上游讨赖河上修建水库2座,又在支流山丹河和黎园河上各建1座水库,使弱水下游的额齐纳河水量突减,并出现断流现象。于是其下游的居延海(前此已分为东西二海)在20世纪60年代全部干涸,并导致额齐纳沿河的居延绿洲也走向消亡。近年来,黄河在其尾闾河段发生断流干涸现象,在20世纪末几年枯水期,断流河段甚至上延至200km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