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字学导论︱序 汉字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字学导论︱序 汉字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 位置: 首页/附录库/汉字学导论

序 汉字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

 人类的伟大伴随着人类文明而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人类创造了文明的丰富内涵而改变着自己的生存方式,从而推动了人类的演进。人类自身和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成了互动关系,所以一部人类的创造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演进史。
 在历史上,人类古老的文明都是由江河滋润起来的,江河流淌出四种古老的文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虽然不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在同一块土地上由同一种文明按照自己的特质演进、发展,从未有过中断的文明,这种文明最有代表性的物化形式之一就是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殷墟甲骨文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汉字体系。公元前1600年,汉字就成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汉字体系,具有很强的生成新字的能力。历史的发展与演进,虽然使汉字由古文字的形态演变成为现代文字的形态,但汉字蕴含的文明印迹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愈显深厚。这种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
 汉字生命力如此强大,几千年来源远流长,说明汉字从起源开始,就有其流淌不尽的活水,而且有其自身发展的清晰脉络。秦建文老师撰写的《汉字学导论》,摈弃汉字依附于语言的传统观念,从汉字是中国第二语言的视角入手,以二元化方式,论证汉字独立于语言的发生方式及以汉字支配汉语的文本位现象。在此基础上,陈述了汉字产生的途径,并进而介绍汉字从祭祀的神坛走向人间的历程,以及汉字的构造原理和分化孳乳的方式。最后再扩展到汉字文化、汉字审美的讨论及汉字教学的原理上。使人们不仅认识到汉字的特质,而且从中领悟到中华文明的伟大。
 汉字从产生开始,就打上了社会的烙印,负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汉字的构字方式和造字理念都浸透着我们华夏祖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风貌,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思辨性和审美情趣,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一个汉字的构成,往往就蕴涵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记载了史前社会生活的历史痕迹。我们透过这些痕迹,可以探寻到远古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状态、文化心态和风俗习惯。正因为如此,汉字被称为华夏文化的活化石。《汉字学导论》正是对这活化石 “化” 的过程的寻踪和深刻的理论把握,由此体现了 《汉字学导论》的特色与价值。具体讲来,《汉字学导论》有以下特点:
 一、《汉字学导论》整本书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学问、学说的特点。正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 “其学甚博。” 由于体系较为完整,所以又给人以 “教” 的功效。本书从 “汉字的起源与形成”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汉字的结构规律” 、“从汉字的构形看先民的美学意识” 、“汉字的审美特征” 、“汉字的形体美的泛化” 等方面论述了汉字自身的规律性和特点。人们读了,既感到清晰,又感到理论的深刻性和思辨性。
 二、《汉字学导论》把汉语和汉字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来论述,体现了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所显示出来的特点。“导论” 从 “语言与汉语” 、“文字与汉字” 等方面拓展,既揭示了汉字与其他文字相比所固有的特点,又揭示了汉字与汉语的内在关系。同时,还揭示汉字与汉语的音节形成天然的对应关系,这就是从根本上使汉字成为最适宜于记录汉语的文字。这是 “汉字长生不老”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秦建文老师把汉字放在文字的阐释中描写和论述,这样,既有文字的语言符号性的一般规律,也有汉字的独特规律,揭示了汉字独特令人神往的魅力,使读者如入万花丛中,感到汉字的缤纷和香气。对汉字的描写和论述引人入胜,让人折服。
 三、《汉字学导论》以汉字的起源为 “史” 的起点,以汉字文化为 “论” 的核心,精心地把 “史” 与 “论” 融铸一体,系统警辟,显示出了作者较深的学术功力。
 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文字崇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早期汉字的不同寻常功用,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汉字学导论》论述了汉字文化和汉民族崇拜意识的内在关系。汉字的构形思维,来源于华夏子孙先天的审美要求;汉字的构形方式,是人类后天美感形成的必然。汉字构形的观物取象,体现了华夏子孙审美活动本体生成的特征。这样,进一步揭示了汉字形体的审美特征。
 从语体史来讲,汉语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汉字来看,从繁体字到简化字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所以,白话文和简化字不仅体现了汉语言文体和汉语言语符汉字的演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继承与创新。《汉字学导论》专门介绍汉字简化的内容,这是很好的,从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经典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存在着直接的联系。首先,这是因为经典与文化实践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经典是一定文化主体的精神产品,而经典又不是一般的产品,它是主体精神的物化形态,一旦形成,它就要反作用于主体;但是主体对于自己精神力量的外化物的创造中,也正在塑造主体自身。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汉字外化内部,也有主体间性,主体的前后接续性,在这种变化中,经典作为客观的精神物化形态,对于主体统一性与接续性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说,汉语从文言到白话,汉字从繁体到简化,不但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为了语言的沟通做了许多事情,主要是推广汉民族共同语,即推广汉语普通话,主要做了三项语文工作: 大力推广普通话; 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和规范; 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本世纪初中国制定和实行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部法律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称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化汉字是以汉字规范和汉字规律简化的,它既体现了汉字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汉字发展演进的轨迹。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活化石和中国当代文明的合金。
 秦建文老师的 《汉字学导论》以理论为质干,铺衍其说,条分缕析,是一部具有理论思辨色彩,又行文舒展自如的专著。它把人们引入到汉字学的浩瀚大海,显示出作者汉字学理论的广阔视野。
 汉语汉字关乎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文明特色,关乎到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关乎到民族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所以,我们必然从战略的高度对待汉语汉字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汉字学导论》值得一读。


 2008年5月12日于春城

☚ 汉字学导论︱序 《汉字学导论》序言   汉字学导论︱编委会 ☛
000120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