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教育令》颁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育令》颁布 由于1872年的《学制》是模仿法、德、荷、英、美、俄等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制定的,严重脱离当时日本的国力、各地实情和国民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而且当时日本盲目崇拜欧美各国的文化,自由思想盛行。国民对《学制》的划一性和明治政府为实施《学制》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极为不满,因此《学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障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抵抗《学制》和烧毁小学校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明治政府于1879年9月29日颁布了新制定的《教育令》(太政官布告第40号),同时废除了划一主义、激进主义的《学制》。 在《教育令》起草过程中,当时的文部省大辅田中不二麿起到了重大作用。田中不二麿曾于1871~1873年随岩仓具视大使的欧美考察团考察了英、法、美等国的教育制度,1876年又曾用10个月的时间专门考察了美国各州的教育情况。基于这些知识、经验,他起草了《日本教育令(草案)》(共78条)。这个草案由当时的法制局长官伊藤博文修改,最后形成了《教育令》。 《教育令》的全文由47条组成,对教育行政组织、学校种类、就学、学校的设置和维持、教师及其培养等作了简要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与《学制》相比较,《教育令》在学校设置、设备、管理、学科内容等所有方面的规定都比较自由,在小学设置及就学义务上,有所缓和,且重视地方分权管理,因此被世人称做“自由教育令”。由于《教育令》的自由方针被各地所曲解,它的实施导致了教育停滞甚至倒退现象,如新建学校停滞,民众拒绝缴纳学费,公立小学数减少,类似寺子屋式的私立小学有所增加,小学生特别是女生入学率下降等。针对这些情况,文部卿河野敏镰采取教育的国家干涉主义,于1880年12月28日颁布了《改正教育令》(太政官布告第59号),严格监督公私立学校的设置、关闭和儿童就学,明确规定了小学的学习期限、授课日数及时数等。5年后,1885年8月12日,文部卿大木乔任公布了《再改正教育令》(太政官布告第23号),但因次年颁布了《学校令》而未真正实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